-
-
织机响起来 新疆艾德莱斯之乡告别冬闲
新华社记者 马锴、高晗 与往年一入冬就闲在家里不同,新疆和田市吉亚乡贫困户麦合皮热提·麦麦提敏正在村里的合作社忙活着,她和姐妹们要织造一批艾德莱斯绸,为来年新品上市做准备。 艾德莱斯,是新疆传统特色手工艺织品,因色彩艳丽、线条明快受到人们喜爱,其手
-
“马难活”脱贫记
新华社银川11月7日电(记者刘飞、孙天朗)“只要‘马难活’能活,其他人都能活。”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交岔乡大坪村村主任海金军站在塬上,指着本村梯田旁一户人家说。 海金军口中的“马难活”,指的是交岔乡大坪村村民马文科。 彭阳县位于素有“
-
河北南和:中药“种”出致富路
新华社记者许苏培、赵鸿宇 “我种了一辈子地,做梦都想不到今年种植中药材一亩地能净赚15000元,还是在我体力远不如年轻时的情况下。”王友菊说。 王友菊所在的河北省南和县三思乡东大村,自古以来土地七分沙、三分土,要种植小麦等大田作物,仅浇水一项的花
-
宁夏灵武:“辣”出“幸福味”
新华社记者艾福梅、谢建雯 北风吹,秋草黄,泾兴村马永成的蔬菜大棚里却辣椒绿成行。头茬辣椒卖了3000多元,第二茬辣椒采摘在即,马永成管护得更用心了,除了吃饭睡觉整天守着这座“聚财宝棚”。 泾兴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白土岗乡的一个移民村,全村260
-
上班家门口 脱贫有奔头
梁袁华 本报记者肖力伟 胡明宝 日前,在陕西省勉县利平手工合作社扶贫车间内,61岁的段金莲十指翻飞,很快就做成了一只漂亮的鞋面。“以前外出干活,年纪大没人要,现在在家门口每个月都能挣到2000元,真好。”段金莲说。 近年来,勉县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无法
-
黑龙江:灵芝产业为贫困村种出“希望”
记者日前见到黑龙江省勃利县大四站镇天巨村驻村第一书记教冬颖时,她正在指导工人用工具仔细地翻整着一摊摊像土一样的东西。 “这可不是土,是宝贝!”面对记者的疑问,教冬颖笑着说,这是灵芝孢子粉,是灵芝喷射出的种子,等破壁后就可以食用了,对身体很有
-
李士村“脱壳”记
新华社银川10月16日电(记者 许晋豫)李士村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偏僻闭塞、资源少、缺人才,以往发展村集体经济十分艰难。 当记者走进由闲置村小改建而来的“凤河醋厂”和“意兴油坊”时,浓郁的醋味、胡麻油的香味扑鼻而来。就在两年前,李
-
黑龙江鸡西:“空壳村”摘帽 村集体增收
新华社记者 李建平、杨喆 124个村集体收入翻番、消除“空壳村”55个……黑龙江省鸡西市近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村集体经济却逆势上扬。当地探索推出了“金鸡归巢”“富村十八法”“金种子资金”等多种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做法,使一些昔日的“空壳村”变成
-
重庆荣昌:不一样的“养猪经”
新华社记者 董峻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占据了中国人肉食消费的三分之二,是养殖业里的第一大产业,由此带来的粪污竟也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力军”。 如何既保障人们的猪肉消费,又破解污染难题?记者日前在重庆市荣昌区了解到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的“养猪经
-
“夫妻店”里话丰收
新华社记者 杨喆、唐兴 秋日农场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随微风轻轻摇摆,送来稻香阵阵。站在即将丰收的稻田前,楚丽霞眉眼间充满了笑意:“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这片农场名为乔楚种植家庭农场,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的“粮都”富锦市境内。农场以“夫妻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