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坐唱”:田埂曲艺响山村

“天台坐唱”:田埂曲艺响山村

  平时农作,闲时演出,厅堂里、檐廊下、乡场上,摆数条板凳,坐下来就唱

  徐平 姚媛媛

  浙江省天台三州乡道士岩村,流传着一句老话:“锣鼓响,脚底痒。”

  晚霞渐收,村里年过九旬的陈树千老人隐约听见响遏行云的老腔,匆匆扒两口饭,便放下碗兴冲冲地往文化礼堂走,他知道,村里的“坐唱班”又在排戏了。

  “天台坐唱”是清末时便流行于天台县三州乡、白鹤镇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唱腔讲究“煞辣”“硬朗”,与当地豪爽硬气的民风相近,极受百姓喜爱。随着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这一古老的“土戏”焕发了新的生机。

  “坐唱班”平时农作,接到邀请即可演出,不需戏装,不需道具,不择演出场地,厅堂里、檐廊下、乡场上,摆数条板凳,坐下来就唱,站起来就走,又称“落地唱”。生、旦、净、末、丑,吹、拉、弹、笃,均由演员坐在凳子上完成,伴奏有锣鼓、鼓板、二胡、唢呐、三弦、牛腿琴等,气氛热烈。

  道士岩村有500多年历史,曲艺底蕴深厚。陈树千记忆中,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村里280户人家,近700人,会唱戏的多达几百人,几乎人人都能唱几句、露两手。坐唱班若谁有事而无法参加演出,随便拉个人就能顶上。

  而今道士岩村能有“天台坐唱”“三州吹打”两项非遗名录,村民都说,村干部田玉溪是最大的“功臣”。

  1978年,不足20岁的田玉溪考入了舟山市小百花剧团,成了一名后场伴奏。后来他娶了一个会唱戏的妻子。2000年冬,因为父亲去世,田玉溪赶回家来,正逢村支部改选,结果,他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村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要把村里曾经风光一时的坐唱、吹打“拣”起来,不能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失传。这也是田玉溪念兹在兹的心事。

  田玉溪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重组“坐唱班”。他以文化协会的名义,将大家召集在一起,自己担任会长,并购置了乐器,吹吹打打,自娱自乐,后来,开始至周边村落唱红白喜事。这些人会拉会弹,会吹会唱,加上早先的名气,他们的吹打、坐唱很快出了名,连邻近的新昌县、磐安县的乡村也过来请他们去演出。

  “天台坐唱”和“三州吹打”让这个偏僻的小乡村不再沉寂。

  自几年前在县农民文化节上亮相后,重出江湖的“坐唱班”一炮打响。近年来,三州乡茶文化节、天台山济公文化旅游节、浙江非遗赶大集、天台传统戏剧展演等重大活动中,都有“天台坐唱”的节目。它不再是村民自娱自乐的节目,已经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桥梁。

  2015年11月28日,“台州市优秀曲艺节目上海专场展演”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拉开帷幕,压轴出场就是道士岩村的“天台坐唱”《开弓解和》。来自天台县山村的10位民间艺人,边奏边唱,你方唱罢我来吼,将一千年前后周皇宫里发生的“开弓”故事,表现得惊心动魄,淋漓尽致,征服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田玉溪说,“坐唱”是田埂上的曲艺,它的魅力正源于它和农民的亲密无间。“戏曲是村民们的精神食粮,邻里间偶尔生了龃龉,晚上过来拉起胡琴一起唱两句,也就冰释前嫌了。”

  “小时候,村里的老祠堂天天有人排戏,小孩子三五成群来看,总是能听到咿咿呀呀的唱戏声。……现在‘坐唱班’又回来了。”乡贤卢鹤龄早就走出了大山,但有时间他就带着家人回村里小住,那声声坐唱中就是他梦萦魂牵的乡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