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宁泉水养鱼“换档升级”

  编者按:安徽休宁山泉流水养鱼系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全国第一个纯渔业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休宁对山泉流水养鱼进行保护和传承,推动休闲渔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让古老、鲜活的传统农业系统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杨丹丹

  走进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板桥乡,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小不一的鱼塘,或房前屋后,或庭院天井。清澈甘洌的山泉水中,红鲤、草鱼等家鱼惬意游动,配合上这错落的民居,一幅美妙的水乡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起初只是在泉水里养鱼,后来看到游客多了,才萌生了开饭馆的打算。”在板桥乡徐源村经营泉水鱼餐馆的胡成久告诉记者,其实就是想给来玩的人提供就餐便利,留住游客,没想到泉水鱼“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休宁县的泉水鱼远近闻名,来渔家乐休闲旅游的客人早已络绎不绝。

  1

  补贴给力:从“自给自足”到“特色产业”

  沂源河的源头水顺流而下,形成数不尽的小溪,穿过民居最终汇入河流。沿溪而居的村落成了休宁县独特的人文景观。几百年来,板桥乡的村民就用这生生不息的泉水浇灌土地,洗衣做饭。“因为我们这里山多地少,水源终年不断,村民就巧妙地利用溪流建起了鱼塘。”说起板桥乡泉水养鱼的历史,乡长程明轩娓娓道来。

  早在南宋的《新安志》中就有对休宁县泉水养鱼的记载,“歙居山间,无大陂泽,其溪流清浅,春夏潦水注之则深,往往有鱼而不常得。疏池以养者,多鲤鲩与鲭。”说的正是古徽州时期,板桥山区居民多养鲤鱼和草鱼的历史。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休宁县形成了村落与鱼池共生,村民与鱼群相伴,自然与文化相融的山泉流水养鱼系统。

  顺着程明轩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口小小的鱼塘里有上百条鱼结群嬉戏。“泉水养鱼,因为溶氧量高水质好,而且没有污染,所以养出来的鱼肉质紧实,口感也特别鲜美。”程明轩告诉我们,以前各家养鱼只是为了自给自足,直到近年来乡村旅游日渐红火,不少人慕名前来买鱼,泉水鱼才形成了规模和气候。

  “为了鼓励村民发展泉水养鱼,走乡村旅游致富路,乡里统一出资,但凡开挖一口鱼塘,就按照200元/平方米的奖励予以补贴;开设一家渔家乐,一次性补助6000元。”程明轩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旅游带动泉水养鱼,再靠泉水鱼带动村民致富。2013年,板桥乡被安徽省渔业协会认定为“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2015年,板桥乡成为“山泉流水养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自此,休宁县泉水鱼的品牌真正打响。

  2

  合作社引导:“金窝银窝”不如小小“鱼窝”

  徐源村的胡成久,过去主要靠卖茶叶、木头和干货谋生,每年收入一万多元。几年的积蓄下来,2012年,他在乡政府的扶持下,率先转型开起了渔家乐,以吃泉水鱼为主。用他的话说,“鱼自家塘养,菜自家地种。”如今,胡成久的渔家乐生意蒸蒸日上。

  “每年油菜花开,是渔家乐生意最火的时候,一天下来,能够接待上百人的用餐,80%都是外地游客。”胡成久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渔家乐的营业额将近12万元,生意好的时候,自家鱼塘供不应求,还要向隔壁邻居购买。渔家乐不仅解决了泉水鱼的销路问题,更带动了大家养鱼的积极性。几年下来,胡成久每年的纯收入都能达到6万多元。

  有了胡成久成功的先例,村民们开始纷纷效仿泉水鱼、特色菜。程明轩告诉记者:“10平方米大小的鱼塘里,可养殖草鱼400多斤,如果按照市场价60元/斤计算,一口塘的收入就能达到3万元左右。”如今仅在徐源村,50多户村民几乎家家都有鱼塘,过去自给自足的泉水养鱼变成了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如今在板桥乡,村民们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发展特色泉水鱼产业。用胡成久的话说,把家门口的水引进鱼塘,就是一笔财富。“几乎家家宽敞的院落里都有一两口石砌的鱼塘,里面养着草鱼、鲫鱼、红鲤鱼等。每口鱼塘面积大约在12~16平方米,别看它面积小,但山泉是活水,养殖容量能够达到100多条鱼。合作社请技术人员讲解过,为了保证养殖效益的同时,不破坏泉水的生态品质,鱼塘面积不能太大。大塘反而排水进水不畅,水质环境不能达到理想的状况。”胡成久说道。

  为了确保泉水鱼的纯正品质,解决泉水鱼远距离运输的难题,沂源村流水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还专门请专家成功研制了充氧包装袋,让活鱼在袋内的保存时间更长久,从“活水”养鱼,到运输“活鱼”。据了解,目前泉水鱼的订单供不应求,已远销香港、台湾及日本、韩国等地。

  3

  渔旅融合:观光品鱼促农脱贫增收

  在程明轩看来,做好板桥乡泉水鱼这张“名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要保护好已有的泉水鱼品牌和口碑,二是要继续提升泉水鱼的附加值。近年来,板桥乡的泉水鱼走出大山,频频在上海农交会、安徽农交会上亮相,并获得了一致好评,来“泉水鱼村”旅游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徐源村在休宁县山泉流水养鱼的核心示范区,全村共有80多口鱼塘,素有“泉水养鱼第一村”的美誉。为了进一步展示泉水鱼村的美好形象,去年该村建成了石墙地标、泉水鱼沙盘、鱼味体验馆、斗笠王亭等景观建筑。走进徐源村,泉水鱼的沙盘模型矗立在记者眼前,仿真而建的泉水鱼全身乌黑,高3.25米,设计者还精心地为模型内置了五个小喷泉循环喷射,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彩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

  而为了保障泉水鱼村村民的收入,板桥乡成立了沂源流水养鱼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自愿入股,由合作社实行统一监管,统一品牌,统一宣传,统一销售。合作社负责人程自衡介绍道:“我们提供鱼苗,村民只要按养殖标准喂养,到时合作社按市场价提货回收,并保底每斤20元,解决贫困户资金匮乏、运输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等后顾之忧。”2016年,该合作社共吸纳社员72户,目前全乡已拥有鱼塘800多口。

  据休宁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休宁县立足自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泉水养殖产业,2016年,全县21个乡镇有15个乡镇发展泉水鱼产业,鱼池达到5000多口,家庭养殖户近3600户。其中,贫困村集体和贫困户家庭鱼池1619口,占到全县总量的30%。563户家庭养殖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直接带动284户635名贫困人口脱贫;在19个出列的贫困村中,15个村都有泉水养鱼。

  如今,“赏油菜花、走古驿道、品泉水鱼”已然成了板桥乡的广告标语。板桥乡吸引观光品鱼的游客已达10万人次左右。提及板桥乡今后的发展规划,程明轩心中早有了想法,下一步不仅要把更多的游人引来,还要用产业将游客留得住,让群众从“脱贫摘帽”到“致富圆梦”。

 

收藏
0
有帮助
1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