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经营主体打造农业品牌
来源: | 作者:admin

    近日,一篇题为《品牌农业不要短命“网红”》的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款罐头的名字和包装文艺感十足,迅速成为“网红”,但消费者购买后却吐槽产品质量——水果有虫眼,包装不严,水果变色。网络流量没有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产品的关注热度很快降低。文章从市场需求、品牌发展现状说起,论证品牌农业十分重要,强调“质量是立足市场之本”,提出“培育农业品牌,只有久久为功,才能促进传统农业稳步地向品牌农业转型升级”。

  文章中讲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小农意识在作祟。单个农户或者小型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种植量不大,往往考虑品牌建设较少,虽可能遇到销售难,但总以为既然今年能熬过去,明年照样也能过去,还讲什么品牌?不顾质量、不计长远的心态就有滋生的土壤。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市场竞争所逼,为长远发展而计,十分重视品牌建设。

  可以说,只有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层级,才能更好地推进品牌农业建设。事实上,随着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的经营主体的出现,小农意识的“市场”越来越小,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就目前来说,农业龙头企业、田园综合体毕竟还少,家庭农场规模毕竟还不大,阻碍发展的小农意识往往还会潜伏在一些农业经营者心中,遇到机会就会冒出来,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影响品牌农业建设。

  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将所有农业经营体都做大做强,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还要探索新路。山东德州的经验或许能提供一些借鉴。无独有偶,据报道,河南省扶沟县通过为蔬菜生产基地和重点蔬菜生产村建立档案、实行无公害蔬菜生产责任追溯制度等手段,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在此基础上,引导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蔬菜园区,由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转变。扶沟县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已注册36个蔬菜商标。

  在发展中强化监管,是从外部发力,促进农业经营者重视质量,提升品牌意识。锻造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培育品牌农业的内生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久久为功,才能走出小农意识,叫响品牌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多更好优质农产品

作者:吕志雄|来源:农民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