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驻村故事】探访昆仑山村深处的百岁老人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驻西合休乡帕合甫(1)村工作队入户走访日记
 
  中国农民网 叶城8月17日讯(通讯员 宋振龙)2017年2月底,到西合休乡1村参加驻村工作。
 
  西合休乡帕合甫(1)村,距县城160公里,距西合休乡政府50公里,海拔1500—2500米之间。
 
  驻村工作伊始,一次闲聊中听村里第一书记李鹏程说起,在距离村委会20公里左右的5小队,通往昆仑山深处的夏季牧场附近的地方住着一个百岁老人,这让我对这山村深处的一切有了未知的期待。
 
  进入6月,雨水增多,村里土木结构的老房子漏雨的情况逐渐多起来了。一个雨后的早上,李鹏程在晨会上说午饭后要去看看他5小队包户的阿苏达依提住房情况,顺便再给老人带点面粉、清油去。
 
  “做什么的人?” 我并不熟悉,就顺便问了一句。
 
  “就是住在5小队的那个百岁老人!”
 
  听罢,我也来了兴趣,便提出和他们一起去见见这个传说中的百岁老人。
 
  3辆摩托车、6个人沿着崎岖山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视线中的加吉瓦西(地名)雪山牧场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时一路疾驰的摩托车突然放慢了速度,朝右边拐了个弯,在路边一处土墙小院门口停了下来。小院的四周群山环绕,山上长满了葱郁的杂树,帕合甫河(河名)从小院的东边静静的流过。
 
  在这个貌似寻常的山村小院里,我们见到了阿苏达依提老人。
 
  老人历尽百年沧桑的身体变得赢瘦、矮小,蜷卧在一个单人沙发上,见有人来,在家人的搀扶下,握着拐杖站起来与众人打着招呼。
 
  与工作队同行的村支书阿木吨·拜合提帮我们做起了翻译,通过交谈,得知老人生于1908年,今年108岁,老人有5个子女,现已五世同堂,全家48口人,最大的儿子今年也已80岁高龄。
 
  闲聊中问起老人,平日里的生活习惯,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大女儿说:“老人的饮食一直很简单,一日三餐,无外乎热馕、淡茶水、汤饭、肉汤,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阿纳年纪大了,睡眠少,睡得早起得早,白天困了就打个盹,除了行走稍有不便之外,可以说耳聪目明,一点也不糊涂,前些日子乡里组织在村子开展全民免费体检,带妈妈去检查了,各项指标都很正常。”
 
  但是那个问起老人有什么愿望的时候,老人说,
 
  “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住上新房子,那就算圆满了。”
 
  “这个您老放心吧,2017年实施的第二批富民安居房的38套住房,经村委会研究,确定给您老人家分一套”! 这时,作为村第一书记的李鹏程做了一下拍胸脯的手势,笑着答道。
 
  接着李鹏程又和老人开起了玩笑,问老人:琼阿纳!听说乡里来的新书记前些日子来看您了?
 
  “是啊!还给我带了慰问金呢!”
 
  “哪您平常觉得什么时候最幸福呢?”
 
  “就现在,你们来看我的时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听罢老人的回答,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老人的小外孙端来两碗清水,让工作队一行解渴。喝着从不远处打回来的河水,感受着昆仑山深处人们的纯朴民风。
 
  旋即又问起老人长寿的秘诀,老人慢慢地说:“哪有什么长寿秘诀啊,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苦日子过的多,真没想到能活这么久,现在生活与前多年相比,简直没法想象。”
 
  老人停顿聊一下,接着说道:“以前我们村里没有一条像模样的大路,出山都是骑着牦牛、毛驴、骆驼沿着河道走,夏季一发洪水路也没了,山外的进不来、山里的也出不去,想想真是难啊!后来驻村工作队(2014年县交通局驻帕合甫1村工作队)的来了,用了好几个月时间、费了好大的劲才给这里修通了一条几十公里的大路,村里人去城上办事情也方便了,外面的大货车也能开进来了,住在山里夏天吹的是自然空调,冬季取暖开始燃煤,再也不用烧牛粪了。夏天热不着、冬季冷不着,日常吃用不用愁,长寿老人还有国家补助,这还不是要托国家的福啊,党中央的政策好啊”!
 
  再想想也是:国家政策好,老人有了好身体;自然环境好,老人有了好心情;儿女孝顺,老人有了好家庭……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怎能不长寿呢!
 
  不知不觉中,2个多小时过去了,为了不影响老人休息,我们为老人照了张生活照后,便起身告别,老人依依不舍,在家人的搀扶下送我们到门外,老人紧紧的拉着李鹏程的手,久久不愿撒开,似乎还有着好多没说完的话。
 
  李鹏程看着这个慈祥可亲的老人说:“琼阿纳,您老保重身体,我们会像以前一样,经常来看您的!”
 
  此情此景,让在场的人真切的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浓浓真情!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