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为教育“助跑”10年圆70名学子大学梦

贵州马坝村:村规民约为教育“助跑”10年圆70名学子大学梦

  周波 谢勇勇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社区马坝村,苗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8%,2002年以前从未出过大学生,是典型的文化与经济双重“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利用村级集体资金奖励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后,这一现状才逐渐得到改变。目前,全村已有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在读生70名。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马坝致富,教育为基。自2002年以来,马坝村党支部书记杨明荣深刻意识到,要想改变村里文化与经济双重贫困的面貌,促进本村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发展教育事业。为此,他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投票,将有奖教育机制写进《马坝村村规民约》,鼓励村民争取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马坝村村规民约》第43条规定:严格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严禁子女辍学。凡辍学的子女,经多次上门劝其返校而未返校的,将从每年给该户村民的扶持费中扣取500元作为罚金,将其作为本村高校录取者的奖励经费。第44条规定:为激励村民子女向高层次学校深造,加大本村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全村第四次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将原来本村子女就读大学、大专、高中的奖励办法,调整为考取名牌大学的,人均一次性奖励2万元;考取一本院校的,人均一次性奖励1万元;考取二本院校的,人均一次性奖励6000元;考取三本院校及大专的,人均一次性奖励1000元;就读职校和取得技术技能证书的,人均一次性补助800元;高中录取新生人均一次性补助500元。

  村规民约的推行,使该村的大学生脱颖而出。2010年,马坝村第一个大学生诞生,今年有4人考上了二类本科。村里的第一名大学生杨光平感概道:“没有村里的鼓励和支持,我也许依然过着上山放羊、砍柴的日子,永远上不了大学……”杨启峰是村里的苗族,在考取重庆科技学院后,他获得村里助学奖励6000元,基本解决了第一年的学费问题。他高兴地说:“上大学,当初我想都不敢想,因为家里没钱,现在有了助学奖励,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十余年来,马坝村每年都举行颁奖仪式,截至今年,共奖励大学生70余名,发放奖金30余万元。因其“村规民约助推人才培养”效果显著,促进了该村“三个文明”建设,马坝村先后获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