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栽种几天后,番茄苗为什么死了?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3月29日讯 (记者 杨波)“买来时看着健健康康的,为什么几天后就开始出现死亡呢?”新疆和硕县塔哈其乡查干布呼村柳某有些想不通。于是,他委托新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农林牧司法鉴定中心对他种植的工业番茄苗缓苗慢的情况进行鉴定。


(鉴定人员在现场查看)


(受灾作物近照)

 
    2017年,柳某在和硕县塔哈其乡查干布呼村二组二条田上承包了54亩土地种植工业番茄。该54亩地自南向北分三块,有田埂相隔。其中最南面一块地为17亩,在3月25日打了二甲戊磷除草剂,平均亩用量69.44克,北边二块地未使用除草剂。3月28日,柳某开始铺地膜。移栽用工业番茄苗由徐全新培育和提供,品种为“新番45号”。4月17日下午,番茄苗被拉来,卸在柳某准备栽苗地块的西边地头。“拉来苗时苗有一点高,但未发现不正常。”柳某说,“拉来苗到栽苗前,我只用药罐多次拉水给番茄苗打水对苗养护,直到栽苗完成,所用打水药罐没有打过除草剂。栽苗时从地块的西边向东依次进行。”4月18日,柳某一天栽完所有番茄苗。栽苗前,他向地中滴水3小时,栽完后滴定植水13小时,滴水湿到了膜边。栽苗后约一周,柳某发现,苗未生新根,叶子发黄,有死亡,其中越向东越严重。柳某赶紧给销售番茄苗的徐某打电话,让徐某来栽苗现场。徐某带来的技术人员来现场看了后说是地缺水,又说地有盐碱,让滴水。4月28日,柳某滴缓苗水,同时每亩地加入尿素3公斤,硫酸锌2公斤。

    调查中,经销商徐某说:“我共育苗10000盘,给柳某拉来苗1500盘,是用4个车拉来的,同时也给高双成和其他人拉苗,其他人家地里栽的苗都正常。我育苗期间没有使用过生长调节剂。”

    其他人家地里栽种的苗都是正常的,为什么到了柳某的地里就出现死亡了呢?为了解开这个谜,鉴定人员对此进行了调查、取证和检测。

    鉴定人员现场勘查发现,柳某已栽的工业番茄表现为幼苗缓苗时间长,植株瘦小,基部老叶叶色发暗,上部叶片靠近生长点部位退绿发白,植株逐渐失水萎蔫但直立田间,植株根系变成褐色,未发或少发新根。柳某移栽番茄南边第一块17亩地,因打过二甲戊磷除草剂,从西边地头看到少量活苗,但活苗量不足20%,东头苗存活量更少。作为生产田活苗量过少已没有保留价值,需重新栽苗。另外37亩二块地,西边地内番茄苗生长基本正常,只个别番茄苗上部叶片部分退绿发白,但未出现死亡现象。从西向东100米开始出现死苗现象,以后死亡逐渐加重,东部连片死亡。现场测算,37亩地中有35%的苗死亡或未缓苗。

    “番茄苗应该有问题,不然,我转给巴某的280盘番茄苗,他栽了8.5亩地,全部都表现不正常,大部分已萎蔫。”柳某说。
经新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农林牧司法鉴定中心鉴定,造成苗不正常或死亡是二甲戊灵除草剂药害所致。每盘苗的苗款及栽苗人工费两项合计为12.5元,田间栽苗但死亡的番茄苗数量为841.56盘,由于药害造成经济损失10519.5元。
 
农业小知识
    二甲戊灵除草剂作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二甲戊灵又名除芽通、除草通、施田补,为触杀型土壤封闭处理剂,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而是在杂草种子的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物后起作用。双子叶植物吸收部位为下胚轴、单子叶植物为幼芽,其受害症状是幼芽和次生根生长被抑制。
二甲戊灵生产上除草范围广,适用于水稻、棉花、玉米、烟草、花生、蔬菜(白菜、菠菜、胡萝卜、大蒜、葱等)及果园作物,防除马唐、狗尾草、稗草、马齿苋、藜等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优于阔叶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效果差。该除草剂对土壤有良好的结合性,施药后通常很快被表层土层吸附,形成封闭药层,处于药层中的杂草种子萌发后,接触药物即被杀死;处于药层下的杂草种子,萌发后穿过药土层时吸收药物易被杀死。
    用于水稻田:南方稻区常用于直播稻种子萌发前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般每亩用330克/升二甲戊灵乳油150~200毫升。
    用于棉花田:直播棉田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前或播种后出苗前表土喷雾。
    用于油菜田:直播油菜田播种覆土后,表土喷雾,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移栽油菜田移栽前1~2天表土喷雾,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
    用于蔬菜田:在大蒜、姜、胡萝卜、韭菜、洋葱、芹菜等直播田,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覆土后,表土喷雾。辣椒、番茄、韭菜、大葱、洋葱、菜花、白菜、甘蓝、茄子等移栽田,每亩用33%乳油100~150毫升,对水15~20公斤,移栽前1~2天表土喷雾。
用于大豆、花生田:春大豆、春花生,每亩用33%乳油200~3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整地后施药混土,然后播种。夏大豆、夏花生,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后1~2天表土喷雾,施药过晚易产生药害。
    用于玉米田:春玉米每亩用33%乳油200~3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后出苗前3天内进行土表喷雾,施药过晚容易对玉米产生药害;夏玉米每亩用33%乳油150~200毫升,对水15~20公斤,播种后出苗前3天内表土喷雾。⑦ 用于果园:在杂草出土前,每亩用33%乳油200~300毫升,对水喷洒于表土。
 
    药害原因:
    二甲戊灵在使用时,有的地方常会出现一些药害现象,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 作物播种过浅。种子处于药层中,萌发后吸收药物的量较大,容易受到药害。因此,一般要求种子播种深度在3~5厘米。这样,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吸收的药量少,芽体穿过药土层时虽然也吸收药物,但因吸收的药量较低,一般不会形成药害。
     
  • 施药时要求土壤墒情较好。该除草剂一旦与土壤结合,很难再移动。施药时如果墒情较好,施下的二甲戊灵才能向下和向四周扩散,形成2~3厘米厚的严密的药土层,保证土壤封闭效果。施药后土壤干燥时,难以形成良好的药土层,会影响防效。因此,为增加土壤吸附,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在用药前应先浇水处理土壤后再施药,以增加土壤吸附量,减轻对作物的药害。如果在施药后土壤湿度过大,或者短时间内遇雨,药物有可能进入作物播种层,容易对作物特别是比较敏感的作物产生药害。
     
  • 用药量过大。凡出现药害的地方,很多都是因用药量超过使用要求造成的。如用于蔬菜田除草一般要求每亩不超过120毫升;或者因喷药时不均匀,局部用药量过大导致产生药害。因此,旱田施用33%二甲戊灵乳油,亩用量一般应在150毫升以上时才能保证防效,每亩用药120毫升,土壤干燥时除草效果一般不会太好。在使用时可根据作物受害田块杂草防除效果,大致推算一下二甲戊灵的合理使用量,而不能任意加大用药量。
     
  • 用药过迟。在用于蔬菜作物除草时,如果蔬菜种子已萌发,甚至已开始出苗,
    施用二甲戊灵后药物被作物幼芽大量吸收,很容易产生药害。几乎所有的作物,在芽苗期接触二甲戊灵都容易产生严重药害。因此,在用药时间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过迟,如用复配剂40%甲戊·乙草胺乳油用于生姜、棉花、玉米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必须于作物播后苗前施药,严禁在种子拱土期用药。生姜每亩用制剂100~150毫升,大蒜田每亩用制剂125~175毫升,对水40~6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处理,以保安全无害。

    不要在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使用。番茄、辣椒等茄果类作物对该药比较敏感,通常在作物移栽前施药,移栽时尽量少动土,减少对土壤封闭药层的破坏。如果在移栽后施药,必须在田间进行定向喷雾,不能将药液喷到茄科类蔬菜作物上,尤其不能将药液喷到幼嫩的心叶上。直播稻出苗后的5~6叶期误用二甲戊灵,特别是用药量较大时,在温度高时一般用药后2~3天即可表现出药害症状。




责任编辑:张浩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