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墨玉县:志愿情满致富路 驻村服务暖新村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墨玉县5月10日讯(通讯员 杨剑)2018年是自治区公路管理局驻墨玉县喀尔赛镇开展“访惠聚”工作的第五个年头,自治区公路系统49名优秀骨干深入喀尔赛镇的12个村开展驻村、支教、扶贫等工作。喀尔赛镇尕孜艾格勒村是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近五年的“老村”之一。

    今年以来,工作队联合村“两委”立足群众工作,组建了一支37人的志愿服务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立志先行、庭院田间实干、困难诉求融情、后盾单位支持”的“志愿服务脱贫”新路子。自治区公路管理局“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艾尼瓦·尼亚孜说:“要想开拓致富门路,就得坚持‘引进来、留得住;送出去、干得开’。我们要把村里更多的有志青年送出去,首先就要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外出务工的村民安心工作。”



    志愿服务助力“学习立志”。为了引导贫困户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尕孜艾格勒村联合党支部坚持扶贫“先扶志、必扶智”的原则,依托农牧民夜校,开展技能培训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班、学生辅导班等,组织墨玉县五中,喀尔赛镇一中、小学、幼儿园下沉教师及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结亲干部成立“送学”志愿服务队,不仅住户帮助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还引导村民看电视、读报纸。“访惠聚”工作队还专门为农牧民夜校购置课桌椅100套,组织54户精准扶贫户参观“多胎羊”养殖基地,邀请山东、内蒙古等地技术人员介绍黑头杜泊羊养殖技术。


    志愿服务走进“庭院田间”。今年,尕孜艾格勒村联合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变思路,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志愿服务队伍。按照“大村每季度走访一遍、住户全覆盖一遍”的工作要求,每周六定期组织召开驻村力量与下沉干部联合会议,共同梳理在住户过程中收集的群众困难诉求。针对一些贫困户、特困户家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足的问题,志愿服务队先行帮助开展庭院改造和农田耕种。截至目前,志愿服务队自发帮助拆除破旧危房40间、完成“三区分离”改造32户,新建牛羊棚圈71座、鸽舍31座、葡萄架91个,清理土地60亩,帮助种植蔬菜42亩、西瓜甜瓜8亩、林果1400株。


    志愿服务融入“孝老爱亲”。今年3月以来,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党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依托辖区公路分局、高速公路收费站等为清泉村定向提供公路养护临时用工岗位27个、收费员岗位26个,并通过村“两委”多方联系,完成劳务输出102人。与此同时,驻村干部和下沉干部根据各自包户住户实际情况,认真制定计划,由“访惠聚”工作队出资,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前往36户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看望家中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给每家贴上包户连心卡,送上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工作队还为在校学生捐赠运动服50套、学习书桌60套、书包文具400套。村民艾合麦提·玉苏普激动地说:“我的儿子在洛浦县公路局上班,距离有些远,我嘱咐他不用担心家里的事。现在,村里的干部和志愿服务者们就是我们的亲戚,经常来家里帮忙干活,家里一切都很好。”
   
    志愿服务弘扬“文明风尚”。尕孜艾格勒村坚持常态化开展“发声亮剑”活动,持续丰富活动内涵,即发“改善生活”之声,也亮“斩断陋习”之剑;连续举办“树新文明风尚 做新时代女性”主题文化活动、“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先进表彰等11场活动,评选表彰7名“文化志愿者”、7名“环保志愿者”、7名“三八红旗手”、20名“最美时代女性”、7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优秀学员”、1名“学生最爱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并鼓励青年致富能手、外出务工代表、内地返乡学生在国旗下宣讲。



    最近准备参加和田公路管理局墨玉主线收费站招聘考试的青年党员阿卜杜海拜尔·麦麦提说:“以前我们村是深度贫困村,自从工作队来了以后,就如同一股清泉引入了村里,大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也实现了‘脱贫摘帽’。我们一定要饮水思源,感谢党的好政策、党的好干部,要树立信心,为创造文明、富足、幸福、和谐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张莹莹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