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块蛋糕”的故事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村网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卧龙村虽毗邻十渡旅游风景区,但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更没有经济发展可支撑的产业,是房山区的35个低收入村之一。“第一书记”翟明明来到卧龙村后,默默立下一个誓言:哪怕磨破双脚,也要带村民趟出一条希望路。两年来,他克服孩子年幼、距家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等困难,坚持脱产驻村,扑下身子带领卧龙村谋发展、促增收,以实际行动彰显着一名“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这半块蛋糕是留给爸爸的。”不久前的一个夜晚,仍在卧龙村村委会加班的翟明明,接到了爱人打来的电话,“孩子今天生日,一定要给你留半块蛋糕。”此时,翟明明才想起来,孩子的生日他忙得连个电话都没给孩子打。可正值汛期,确保村民安全是首要任务,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就要有舍小家保大家的意识。“有时间再给孩子补过一个生日吧。”放下电话后,翟明明继续投入到工作中。这“半块蛋糕”的故事,翟明明默默埋在了心里。

  立誓言 尽职责 

  2016年,翟明明初入卧龙村,就对全村21平方公里进行了“全覆盖”走访,熟悉村内资源,了解村情民意,挨家挨户串门聊天,了解村民的家庭状况,调查村干部的履职情况。然而,这样的做法起初并不顺利,村民们对翟明明这个“外乡人”充满了不信任,质疑他是来“镶金边儿”的。 为此,翟明明决定用真心和行动,换得村民的理解、信任。走进村民家门,他按辈分论,一声声“大叔、大婶”拉近了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见着村民在干农活儿他就上前搭把手,每天手机计步器都显示1.7万步以上,短短几个月就穿坏了3双鞋,皮肤也被晒伤了。 2017年农历正月十二,村民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翟明明正在和村干部打扫村庄环境卫生,家里传来噩耗,爷爷不行了,要翟明明赶回去见最后一面。可由于路途遥远,当翟明明赶回家时,老人已经与世长辞。爷爷是个老党员,临终前跟奶奶说:“当村‘第一书记’不容易,让明子好好干。”办理完爷爷的丧事后,翟明明第一时间回到村里,百姓们已经知道了消息,对于翟明明这个“外乡人”打通了心里隔阂,都知道他是实心实意来为村里办实事的。翟明明也在心中默默立下一个誓言,哪怕磨破双脚,也要带村民趟出一条希望路。

  抓党建 寻帮扶 

  经过走访,翟明明得知卧龙村党组织建设弱化,导致村里存在一些“旧疾”解决不了,百姓有不少怨言,也不愿配合村两委开展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形,翟明明先从抓党建入手,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强化党员学习教育,加强思想建设,唤醒了村两委干部的党员身份意识,并实施了“三大工程”。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打造了“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化党员活动中心;大力实施“激励帮扶”工程,在春节、清明节、建军节等重要节日,积极开展流动党员管理、结对帮扶、节日慰问工作,形成了“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工作机制,使基层党员有了归属感;大力实施“宗旨践行”工程,开展党员“亮户践诺先锋行”活动,让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党建+项目责任分工”“党建+卫生监督管理”“党建+防汛包片包户”等一系列制度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劲儿。 “不能让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瓶颈。”翟明明说,他多方联系帮扶单位,为村里争取财物帮扶。 村民刘大爷的家建在公路旁的山坡上,这些年老人住得越来越不踏实。原来,刘大爷房屋所在的山坡,每逢下雨就沙石俱下,滑落到公路上,倘若雨水大一些,房子还有坍塌的危险。“原来屋子下面都是沙坎,也就是这两年雨水小,不然屋子早沉下去了。找了好多次,也没人来修。”在一次走访中,翟明明得知了刘大爷家的情况。经过实地勘查后,他立即向派出单位提出了对该处路域危险点的改造申请。最终,在市公路局房山分局提供的资金和施工力量的支持下,完成了改造路域危险点的工作。 此外,翟明明还积极为村里引来了村庄道路提升改造项目,附带帮助修建沿线垃圾池,解决村里的卫生问题;确立了2018年太行山三期、百亩造林项目,通过植树造林,使村里山更青、水更绿;为村里安装路灯50盏,保障了百姓的出行安全;新建了党建工作室,让党建工作有了“阵地”;建立了职工之家活动室;治理了多年来悬在百姓心中的谢家沟防汛风险点;对长期被村民侵占的二队场,实施了拆除美化工程等。

  定项目 促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好了,翟明明心里的担子却没放下,他立下的誓言还要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卧龙村是低收入村,全村440户、824人中,低收入户157户、359人,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全村370名劳动力80%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留守的老人、妇女基本靠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自给自足。如何在保证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卧龙村的产业,摘掉“低收入村”的帽子,成了摆在翟明明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一次勘察中,翟明明发现,卧龙村山地上有柴胡、银翘、知母、葛根等近百种野生中草药,但大都自生自灭,未能发挥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野生的都能长,人工培育的话岂不更没问题了?”带着这个思路,翟明明与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多次商讨,并找来专家学者进行实地考察,确定了中草药成规模种植及形成相关产业链的可行性方案。最终,在区农委和十渡镇党委的支持下,卧龙村制定了以二队黄花塌为试点的“卧龙村中医药养生旅游驿站”项目。 项目确定了,关键在落地。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两委决定采取党组织“搭棚”、经营主体“种树”、低收入户“乘凉”的工作思路,实行支部主导推动、党员示范拉动、合作社协同联动的模式,推进产业发展。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盘活土地资源,流转土地500亩。并邀请种植专家,开展定向技能培训,使村民掌握了种植中草药的技术。 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翟明明也没闲着,拿起锄头跟着乡亲们一起干活儿,田间地头儿成了他的办公室。“小翟书记,歇会儿吧。”每当听到乡亲们这样的问候,翟明明的心里总是暖暖的。看见干活儿如此卖力的“第一书记”,村民们也干得更起劲儿了。目前,“卧龙村中医药养生旅游驿站”试点项目已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共受益低收入户62户、89人,人均年收入比过去增加了4000元至5000元。 翟明明说:“让卧龙村的每家每户都过上好日子,是村民们的愿望,也是我肩上的重担。大家的幸福,比小家的幸福更重要。‘丰饶十渡,生态卧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这块‘生日蛋糕’是我想给村民们的最好礼物。”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