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根基稳 发展底气足
来源: | 作者:光明网-《光明日报》
  9月27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介绍了乡村振兴和扶贫攻坚取得的成就,并对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韩长赋介绍,1949年,我国粮食产量仅有2264亿斤,如今粮食产量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我们用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人口,这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创纪录的‘十五连丰’,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470多公斤,明显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安全平均线水平,我们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韩长赋强调。
  中国的粮食安全缘何会取得这样的成就?“粮食连年丰收得益于政策支持、耕地保护和科技支撑。”韩长赋分析说,在政策上,我国不断巩固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大县奖励和生产者补贴这些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调动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我国在全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每年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全国将完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可基本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韩长赋说,我国现在主要农作物品种大约5年就可大规模更换一次,现在全国粮食作物的平均单产已经提高到374.7公斤,为新中国刚成立初期的5倍多。
  韩长赋介绍,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得丰收,夏粮实现了增产。秋粮面积和去年基本持平,大部分长势良好,现在秋收已完成近三成。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革创新、接续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减贫奇迹。
  “按照我国农村现行扶贫标准,2013年—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贫困县GDP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个多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刘永富介绍。
  刘永富指出,“两不愁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指标,其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钱左右,二是不愁吃、不愁穿,包括饮水安全有保障,三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对于“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将通过中央统筹、省负总责来解决,逐村逐户逐人逐项销号、摸底解决。
  “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刘永富说。
  筑牢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土产业,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超过8000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接近3000亿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在乡村振兴中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脱贫中,如何培育和发展长效产业,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要加强规划和引导,支持贫困地区挖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要强化产销衔接,把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和经济优势。”韩长赋说,此外,还要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更好地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我们将总结推广订单帮扶、股份合作、园区带动、生产托管、扶贫车间等带贫模式,把脱贫攻坚和乡村产业振兴衔接起来,使贫困户持续增收。
  刘永富认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从加大培训力度上发力。要组织贫困人口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同时更加注重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国务院扶贫办计划在全国12万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期内培育四五十万带头人,现在已经培训了30多万人。”刘永富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