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编织百姓“幸福网”
来源: | 作者:人民网-安徽频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近年来,合肥市长临河镇秉承保民生促发展理念,用好用活各项财政资金,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编密织牢百姓“幸福网”。
  党建引领扶贫 增收步子稳
  长临河镇过去穷,穷在只会土里刨粮,主要靠种植小麦、油菜、花生、马铃薯为生,经济效益偏低。脱贫攻坚以来,长临河镇党群携手,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旅游、特色种养殖,助力群众增收。2019年,“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作用,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40余名贫困户开展自种自养。统一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产销对接,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农村电商优化升级工程助力当地农产品更多上行,参与的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村民们说:“同样是种地,过去种的是温饱,现在种的是小康!”
  四好农村路 打通致富路
  2017年以前,这个镇各村道路多是沙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人和泥争鞋”,外面的人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如今,通村道路全部油化,村内巷道全部硬化,连田间路也平整了很多,村口的公路能直达县城。每到农作物收获季节,来村里收购的货商多了;带着自家农产品赶“大集”的人也多了。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种点啥烂在自家地里了,劳动的成果换来收入的提升,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农村危房改造 共圆安居梦
  倪桂英家的房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砖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墙体已经开裂,屋顶还有几个窟窿,一到雨雪天气,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没办法住人了。2016年,她家享受到危房改造的好政策,50平方米左右的砖混结构房屋,干净敞亮,小院内自来水、卫生厕所、独立厨房一应俱全,住在新房里生活就有了新奔头。自2011长临河镇开展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共259户危房进行了重建或修缮改造,共圆社区居民的“安居梦”。
  美丽乡村建设 扮靓小乡村
  前些年,村民生活习惯差,生活垃圾哪里顺手往哪里仍,牲畜粪便随处可见,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小河道成了“重灾区”,到处都是漂浮的生活垃圾,呛鼻的臭味令人作呕。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加上人居环境专项整治,镇上新建了餐厨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各村添置了垃圾桶,购买了垃圾清运服务。如今,村子干净了,小河清澈见底,村民房前屋后的垃圾堆清理了,多了鲜花、蔬菜和果树。每到傍晚,邻居们三五成群沿着河道闲谈散步,爽朗的笑声不时传来,村民们都说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
  财政兜底 织牢幸福网
  2019年,长临河镇继续加大对低保、五保、重残、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力度,摸清底数,及时拨付各项补助资金,争取做到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截至2019年9月,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项目、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项目、高龄补贴、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合计发放200多万元,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长临河镇变美了,村民的日子变甜了,对今后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村民们相信,有党的领导,有贴心的民生工程,大伙一起努力,一定会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