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盆镇:春调结构强产业 秋实累累迎丰收
来源: | 作者:人民网-贵州频道
  作为汇川区农业产业大镇,今年,山盆镇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和“夏秋攻势”中,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水稻、蚕桑等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做强“稻+鱼”、蚕桑等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眼下,该镇各地产业迎来丰收。
  金秋时节,正值稻熟鱼肥的时节。记者走进山盆镇丛坝村,一片金黄映入眼帘,稻田里,村民们正下田捉鱼、收割稻谷。
  山盆镇丛坝村大元组村民何发美说,我们家发展了5亩多地的“稻+鱼”,今年收了500多斤鱼、谷子有6000多斤,鱼每斤10元、谷子每斤3元的价格,总共有2万多元的收入。
  地处山盆镇西北部的丛坝村,山多地少,层层梯田依山而建。2018年,作为省级二类贫困村,丛坝村在产业扶贫中,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大元组为示范点,为200余户村民购买鱼苗和谷种,探索发展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稻+鱼”产业。当年,该村出产的水稻和田鱼因品质优、口感好,销售一空,村民们实现收入70余万元。
  山盆镇丛坝村党总支书记杨松说,丛坝村从2018年开始发展“稻+鱼”项目,去年我们打造了一个200亩的示范点,户均增收在3000元左右。
  “稻+鱼”产业见效后,村民们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今年初,该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村推广“稻+鱼”发展模式,将“稻+鱼”面积扩增到1000亩。
  山盆镇丛坝村党总支书记杨松说,我们今年1亩地谷子的产量可以达到1200斤,我们合作社每斤3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同时我们每1亩稻田还可以产100斤鱼,我们按市场价的10元来计算,我们的谷子加鱼,亩产值可以达到4600元。
  同样忙着秋收的,还有山盆镇剑坝村村民。近段时间,正值当地蚕出茧的时候,村民们正各自在家,忙着摘茧、收茧。
  山盆镇剑坝村村民杨俊飞说,从去年外面打工回来,今年从5月份开始养了2张,大概得了5000元,第2批6月份养了3张,都卖了6000多元,这是第5批,马上就要摘茧了,大概在200多斤左右,可能卖到5000多元。
  蚕桑产业是山盆镇今年新发展的一个重点产业。今年6月,该镇立足自身实际,与贵州娄锦蚕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用新型省力标准化养蚕方式,由企业提供桑苗、蚕种、技术支持、销售渠道和配套设施,村民负责种桑树、养蚕,带领全镇52户村民发展蚕桑产业增收。
  贵州娄锦蚕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周杰说,现在我们已经总共发展了52户农户来进行试点养殖,推广了1327亩种植桑苗的面积。目前,我们已经完成收购了4批蚕茧,总共是31200斤左右,发放给农户的蚕茧款是638000元,目前,农户户均收入可以达到12000多元。
  据悉,早在今年初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山盆镇便按照“123+”模式,组建镇级合作联社,大力实施订单农业,以有机红粱、脆李为主导产业,打造“稻+鱼”、方竹笋、天麻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辣椒、花椒、红心蜜柚、蚕桑等多产业,实现春调结构强产业、秋实累累迎丰收。今年,该镇农业总产值预计将达7亿元。
  山盆镇党委书记简祖雄说,在今年丰收增效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山盆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将持续提升高粱、脆李两大主导产业效益,积极培育蚕桑新兴产业,努力推动丛坝大米、仙人山方竹笋等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同时,还通过整合14个村、社区合作社资源,抱团发展,组建遵义山遵种养殖专业合作联社,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确保全镇16710户农户稳定增收,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