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五种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
来源: | 作者:遵义市农业农村局
  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际,遵义市农业农村局着眼于“为民服务解难题”,深入基层调研,总结提炼出运作较为成熟并具有推广价值的茶产业发展“五种模式”,以期为农业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助力。
  “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模式
  龙头企业流转农户土地种茶,在茶园投产后无偿倒包给农户,由农户负责茶园管护及茶青采摘,龙头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服务,并采取订单(订单价不低于市场价)方式收购农民茶青。例如:正安县金林茶业有限公司流转近3000亩农户土地,高标准建设生态有机茶园,土地被流转的农户不仅能获得150元/亩左右的土地租金,还可通过技术培训后到茶园务工,从事春茶、夏秋茶的采摘和茶园的四季管理等工作,务工工资可达80元/天以上,年收入超过10000元。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茶叶产业,农户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管理茶园,通过“五统一”管理方式,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组织化运作模式。例如:凤冈县娄山春茶叶合作社,吸纳农民股东110人,解决季节性就业岗位1000多个,每年仅农民工工资支出就达40万元以上,农户可户均增收5000元。此外,合作社社员还可以根据茶青交售量和入股比例参与合作社分红。村民在打工赚钱之余,还能照顾好老人和孩子,此举吸引了大量在外农民工返乡,有效推动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再由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茶园,吸纳茶农加入合作社,并按照“三统一”(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茶园肥料、统一茶青收购)管理方式指导茶农管护茶园,最后由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收购茶农茶青,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和农户稳定受益。例如:湄潭县高原春雪公司先后成立了湄潭县群丰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红光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流转5000余亩茶园建成有机茶园,吸纳1200多户茶农加入合作社,并辐射带动周边2万余亩有机茶园建设。社员茶园亩均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比自家管理茶园提高1500多元。
  “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服务作用,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合作社为主体,组织茶农组建合作社建设管理茶园,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合作社茶青。同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分别与合作社社员签订质量安全“保证书”,明确人员分工,确保每块基地都有专人管护和监管。例如:凤冈县蜂岩镇小河村党总支中华党支部于2010年成立了凤冈县云露茶叶农民合作社,发展社员21名,建设标准化茶园80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茶园2000余亩。该合作社为盘云茶业有限公司提供茶青原料,并与省内外多位茶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18年,该合作社共采摘销售茶青约60吨,产值60余万元,积累发展合作社资金10万余,社员分红5万余元,并带动周边200余人就业。
  “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基地”模式
  将项目资金投入村集体,村集体通过组建公司(合作社)或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发展茶产业,其中公司(合作社)负责管理,茶农负责基地管护及茶青采摘。例如:道真县洛龙镇龙桥村楠木门组,全组家家有茶园,但茶青销路不畅。该组通过加工补助政策新建了一家茶叶加工厂,并与浙江某销售公司进行合作,逐步带动全组及周边的茶农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7月,该加工厂销售产值达200多万元,其中茶青收购支出150多万元,加工厂收益40万元,全组村民收益150多万元。
  长期以来,不少农业企业经营难就难在模式选择和运行上,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农业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下一步,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将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按照“四新一高”产业发展理念和“八要素”要求,深入推进农村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