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滩子村:昔日“碱圪卜”今日“米粮仓”
来源: | 作者:人民网
  “小滩子村今年产出了稻米,很新奇,感觉非常好吃,蒸出来的米饭颗粒大,米粒晶莹剔透,吃起来糯糯的,没有菜也能吃上2大碗,今天我又特意开车过来买了12袋,让亲戚朋友都尝尝。”买米的顾客乔生笑着说。
 
  百亩碱区变良田,黄河水引来稻花香,这就是小滩子村今年出的一件新鲜事。长满蒿草的盐碱地变成了大片的稻田,不但破天荒地让盐碱撂荒地变成了稻田,还开启了稻田养蟹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乔生赞不绝口的蟹稻香米,便是这片盐碱地里长出来的。
 
  小滩子村紧邻黄河,因为距离黄河堤坝较近,致使沿黄河一带土地不同程度出现盐碱化,村民们只能弃耕摞荒。土地撂荒了,农民该如何生活?这道难题摆在了小滩子村村委班子面前。正在村委班子苦思冥想,找不到出路之时,来自辽宁省的孟宪宝却看中了这片荒地。
 
  小滩子村黄河水穿村而过,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光热充足,空气环境质量好,适宜水稻生长。孟宪宝与村委班子和村民协商之后,将过去撂荒的土地流转、整合,以每亩220元承包了近300亩,合同期限为10年。“黄河水为稻田提供了优质便利的水资源,小滩子村早晚温差大,气候条件和东北接近,适宜种植单季水稻。”孟宪宝说。
 
  秋收时节,这片稻田每亩水稻产量达到了1000斤,出米率80%,每亩能产稻米800余斤,每亩产值3500元,共产稻米20余万斤。荒废了多年的盐碱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让村民从土地获得租金,同时也为小滩子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模板,为村子和村民的发展提振了信心。“这在小滩子村是先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证明了在盐碱地上不但能种稻米,还能套养螃蟹,是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模式。”旗征地移民办副主任、驻小滩子村第一书记苗德胜说。
 
  稻米加工厂机器轰鸣,一股米香味扑鼻而来。晾晒等待脱壳的稻粒金黄饱满,堆得像一座座小山。经过机器加工剥壳的稻米,抓起一把,放嘴里一嚼,是香甜的味道,在加工厂呆上一会,身上都是米香味。“咱们种植的稻米是绿色无公害的,不施一点农药化肥,除草都是人工除草,不用除草剂,因为是水稻套养螃蟹,对种植要求更高,只有无害化种植才能保障这种模式的成功。”孟宪宝说。
 
  据了解,今年孟宪宝在100亩稻田里进行了套养螃蟹试验,很成功,产量5000余斤,还成立了准格尔旗蟹稻香米种养殖合作社。第一年打造稻蟹共生基地获得双丰收,这让孟宪宝增强了信心。“合作社要打造小滩子村自己的品牌,让当地人吃到地地道道的纯绿色大米和真正的稻田蟹,今年是第一次试种,效果很好,明年想扩大规模,附近村民如果有想种水稻的,养河蟹的,我可以帮助他们一起种养,带领大伙一起致富。”孟宪宝的梦想能够实现,除了他个人的辛勤付出之外更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在我种植养殖过程中,政府有不少领导过来参观,问我有啥困难,免费帮我架设了2000多米的三相电,修建的水渠就在稻田旁边,用水也很方便,这些给我的帮助非常大。”孟宪宝心存感激地说。
 
  小滩子村现有1000多亩盐碱湿地,这部分土地成了撂荒地,为了将这部分土地变废为宝,村委班子一直在动脑筋想办法。2018年9月在旗委政府帮扶下投资423万元在村子实施灌渠节水改造工程,修通了10公里的总干渠,今年,旗供电局将三相电架设进村。基础设施的保障让小滩子村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近期,该村申请准格尔旗农业开发办对1000亩盐碱湿地测绘完成,明年准备打造千亩高标准稻田。“小滩子村是2020年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嘎查村特色保护类村庄,在电力和水利的保障下,村子准备打造高标准农田,借鉴成功经验,带动村民多元化种植,带领他们增收增产。”苗德胜说。
 
  思路决定出路,昔日不长粮的“碱圪卜”,如今华丽变身为稻谷飘香的“米粮仓”,拉开了当地水稻产业的发展序幕,小滩子村新的致富蓝图也正在徐徐展开。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