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碧江:搬出“穷窝”幸福来
来源: | 作者:天眼新闻客户端
  冬日艳阳照耀下,铜仁市碧江区矮屯移民安置点暖意融融,孩子自由奔跑、追逐嬉戏,老人悠闲散步……望着安置点的宁静与祥和,移民群众宋承武感慨地说:“从沿河农村搬到城市的感觉真好。”宋承武的妻子接过话说:“搬出‘穷窝’幸福来,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我和老公也就近就业,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全家人搬出深山、摆脱贫困,快步过上幸福生活。”
  搬出“穷窝”幸福来。为让农村贫困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铜仁市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新建144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9.33万人。搬迁29.33万人,铜仁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那么,如何让搬离故土的群众稳得住、能脱贫?铜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五个体系”建设,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搬迁群众发展基本社会条件——衔接好搬迁群众农民和市民“两种身份”、迁出地和安置地“两种利益”。在保持搬迁群众土地承包权、林地承包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其他惠农政策权益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落户安置地。暂时未迁移户籍的,对跨区县安置的办理“居住证”,对县内安置的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市民证”,纳入当地居民管理,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务。着力构建教育硬件设施体系、快捷入学管理体系、入学资助政策保障体系、真心关爱融入体系、善心助学济困体系、教育质量提升体系“六大保障体系”,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新建移民安置区医疗机构,出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险衔接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员门诊补偿的函》等制度,保障移民群众“病有所医”。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做到应保尽保,优质高效服务群众。
  完善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有门路——铜仁市直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援助补贴发放有关工作的通知》《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整合资源,及时落实搬迁劳动力培训补贴和培训期间生活补贴,扎实推进搬迁劳动力全员培训,推动移民群众就业创业。
  健全文化服务体系,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配套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在安置点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新市民夜校、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为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促进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市。开展感恩教育和“市民化”培训。帮助搬迁群众从农民逐步向市民转变,教育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并通过悬挂新旧房对比照片推进感恩教育。开展文明教育和文明创建。通过开展送文化进安置点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育搬迁群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搬迁群众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建立社区治理体系,筑牢和谐发展基石——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发展的原则,结合安置点人口规模和实际,合理设置管理单元。目前万山区置设立了仁山、丹都两个街道,大龙开发区撤大龙镇设立大龙、麻音塘两个街道,德江县增设安化街道,沿河县增设祐溪街道,碧江区增设锦江、正光两个街道,并在25个安置点设了社区,未成立社区的安置点则据实纳入原村委会或居委会管理,实现了管理单元全覆盖。通过设置警务室、打造智能平安小区、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筑牢和谐发展基石。
  夯实基层党建体系,发挥堡垒功能——通过健全安置点领导机构、建立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加强安置点各类组织建设等举措,健全完善了基层组织体系,确保了党的工作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为主体、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为纽带、经济组织为支撑的安置点基层组织体系,为搬迁群众提供便利服务。
  【记者手记】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让群众一步住上好房子,铜仁市科学规划,科学选址建移民安置点,拿出公共服务配套齐全、就业岗位多、紧靠城市中心等条件好地块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搬迁29.33万人。成绩喜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铜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建设,创新机制,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成效显著亮点纷呈:江口县周屯安置点探索“四定法”,碧江区探索易地扶贫搬迁“五化服务”新路、万山区实行“五进社区”工作法,以通过全方位后续服务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让群众快步过上好日子。
  【短评:扶上马,送一程】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迈入新时代,铜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布置,挥动如椽巨笔绘易地扶贫搬迁蓝图,新建144个移民安置点,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29.33万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扶贫搬迁,以史无前例的壮举创造了铜仁搬迁奇迹,尽显为民情怀。
  树挪死,人挪活。易地扶贫搬迁,让29.33万人贫困群众换新环境,有了新的活法,活得体面,活得更尊严。在为铜仁易地扶贫搬迁奇迹喝彩的同时,却不得不思考一个新的命题,扶贫搬迁不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要让群众在新的环境站稳脚跟,安得了家安得下心。因此,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乃是当务之急。
  此心安处是吾乡。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推动群众安家又安心,没有捷径可循,要谋篇布局出真招,起承转合有始有终,对移民群众扶上马再送一程,让“体面而有尊严”生活可持续。
  扶上马再送一程,要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共施、要“输血”与“造血”并举,要重塑移民群众精神故园,有心灵归处。这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立下愚公志、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好“公共服务、培训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治理、基层党建”五大体系,对移民群众“输血”又“造血”并举、“智”与“志”双扶,必定让移民群众在新环境安居乐业,实现思想与物质双脱贫,必定能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奏响荡气回肠的易地扶贫搬迁赞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