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大力发展“精优特绿”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 作者:中国江西网
  11月27日—29日第五届南方农业机械展示展销会在新余举行,30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参展,各类产品现场成交总金额达2500万元,达成意向合作5亿元,创历届展销会新高。
  这是新余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余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以生态、优质、高效为导向,大力发展“精优特绿”现代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新余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落实三权分置要求,巩固扩大土地确权工作成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农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48.6万亩,流转率达到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点。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渝水区列为全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单位,分宜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推进”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三个国营垦殖场都组建了国有资本投资营运公司,南英垦区以土地入股、保利集团以现金入股的形式组建渝水区南英农垦集团公司。南英垦殖场生态循环农业小镇和介桥垦殖场麻纺小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农业农村改革,注入了现代农业发展新活力,建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全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685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2家、省级示范社51家、市级示范社95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05家,53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出口创汇6000余万美元。
  农业项目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该市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全面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和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增添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积极与农发行对接,努力挖掘大项目。今年以来全市在农发行申报、对接、跟踪的项目21个,融资总额达90亿元,其中农业项目5个,其它乡村振兴项目16个;后续对接项目6个,拟申报融资28.5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引进新项目。以特色养殖业及“苎麻、粮食、肉食品、农业机械、中药材、果业”等六大产业加工为重点,通过向上“争资争项”和“渝郎回乡”、“赣深现代农业发展对接会”等各类招商活动,积极引进各类农业农村项目资金,全市共争取上级政策资金2.22亿元,引进农业类招商项目13个,实际进资达2亿元。
  积极开展农业项目帮扶,不断增强老项目。坚持“引进来、帮扶好、助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带头挂点联系,市直部门帮扶,市农业农村局每月一调度的工作机制,对全市15个农业类重点项目(企业)和新引进的农业项目(企业)及已经落户的2000万元以上的67个农业项目(企业),由各县区领导联系帮扶,及时为农业项目(企业)排忧解难。
  同时,积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着力解决中小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今年以来新增贷款2.25亿元,累计放贷17.09亿元,支持经营主体3967家,带动农户4万多户。
  农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以“精、优、特、绿”理念为指导,积极推动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
  做强“精”深加工。打造了棉麻种植加工、粮食精深加工、肉食品加工、油茶种植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五个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6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迅速,青园农机产业城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农机展销平台,产值突破10亿元。
  培育“优”质产品。认证“三品一标”产品98个,“恩达”家纺、“百乐”大米、“谷韵”米乳、“雨兰”家纺等4个产品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市农产品及农副加工产品拥有省著名商标35个、省名牌产品12个,新余蜜桔远销东南亚。另外,今年还与京东公司就农业品牌建设方面达成多项协议,制定了《新余农业公共品牌建设方案》,新余特产馆即将在京东上线。
  壮大“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优质水稻、新余蜜桔等优质瓜果、高产油茶、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特色水产、生态畜禽、苎麻等九大特色农业产业,九大农业特色产业呈现“4321”发展布局,即40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30万亩特色果业、20万亩高产油茶、10万亩中药材。
  唱响“绿”色品牌。以罗坊沼气站粪污集中处理、集中供气、沼肥综合利用为主的“N2N区域循环农业”模式成为全国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样板,日产沼气2万方、年发电2000万度、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达40万吨、建成年产3万吨的有机肥厂,多次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改造提升规模养猪场206家,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大力发展以菌菇产业为支撑的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农业模式,年产各类食用菌10万吨,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达10万吨。探索发展以“蚯蚓”为链条的新型循环农业模式,年生产蚯蚓近百吨,年可消纳畜禽粪污2.5万吨,年生产有机肥1万吨。此外,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