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爬坡过坎”,这个“90后”书记成了“扶贫达人”
来源: | 作者:河南日报客户端
  在安阳市龙安区63名驻村第一书记中,有位“90后”书记,今年26岁,入村不到两年,他带领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一举“摘帽”,令人刮目相看。
  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名叫杨正中,他帮扶的马投涧镇郭贺驼村位于安阳市区西南30公里处。12月2日,记者慕名前去采访。
  杨正中胖胖的,身着运动装,乍一看像个大学生。两年前,他考入龙安区发改委,入职才几天,就碰上单位挑选驻村干部,他主动请缨,成为区里最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
  进村一看,杨正中心凉了半截:全村只有一条主干道是水泥路,其他全是土路;村民房屋大多破旧不堪;村委会办公地点在一个古庙里……当晚,他住进了村委会腾出来的一间屋子,四处漏风、满屋电线和蜘蛛网,房梁上老鼠吱吱叫。
  小杨书记扶贫路上的第一个“坎”,不是条件差,而是语言不通。“老百姓说的话我根本听不懂,这怎么开展工作?”他每天站在村口广场上,听村民闲聊天,跟乡亲们拉家常。寒风中,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从刚开始只会点头“嗯啊”,到能听懂,再到交流自如,“语言关”他算是闯过了。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第二个“坎”是来自村民的质疑。一些村民起初认为,“这小伙子还没自家娃娃大,能干啥事!”
  脚板勤一点、真心多一点、实事办起来,这是杨正中的破解办法。
  为尽快熟悉村情,他利用一个月时间跑遍田间地头、房间炕头、猪圈羊舍,访民情、听民声,去年春节也是在村里过的。一年多来,全村180户人家,他都去过不止一次,每户家里啥情况,特别是每个贫困户需要啥政策,他都一一记录,回去整理分类,做成表格。镇里通常在周六开例会,为了节省时间,小杨干脆周末就不回家,在村里一住就是大半年。
  65岁的贫困户王新房家房屋早已倒塌,借住在村里一处危房里。去年春天,杨正中和村干部一起,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购买建筑材料,协调施工人员,终于在雨季来临前为他盖起新房。房子打顶那天,偏瘫的王新房握着杨正中的手激动地流下眼泪……
  一件、两件……他驻村不到半年,村里落后面貌逐渐改善:新修户户通道路3000米,种植树苗1500棵,刷墙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2018年,村里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到7520元,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从0到5.3万元,贫困发生率由9.7%下降至1.3%。
  “第三个‘坎’就是咋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杨正中越干越有“感觉”,他协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131万余元,在村口一片废弃工地建起崭新的村委会;建设郭贺驼村150kW光伏电站,预计年收入12万元。
  今年秋天,村里的谷子丰收了。他和村干部一合计,注册成立安阳香村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郭贺驼村的小米、粉条、香油等农产品销售到四面八方。
  如今,郭贺驼村旧貌换了新颜,“90后”书记成长为全区“扶贫达人”。“整村脱贫出列后,工作重心就是发展产业。”杨正中对村里未来发展的思路清晰,“马上要和一家内衣加工厂签合同,能提供几十个就业岗位,老百姓只要有劳动能力,都能找到工作。”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