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永城这两个地方,把乡村旅游“玩”出花样来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太丘镇:传承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这里,一代廉吏陈寔留下了“梁上君子”“牛车赴任”“陈寔遗盗”等历史典故;这里,有文冠果树、穆桂英大摆八卦迷魂阵等动人传说;这里,有太丘县古城遗址、陈庙霜松、太丘书院等古迹遗址;这里,有民俗博物馆、黄桥798艺术原创基地、民俗文化村等浓浓“乡愁”……这里,便是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太丘镇。
  众多的历史遗存,是太丘镇的宝贵财富,然而该镇地处偏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始终发展不起来。如何发挥优势,走出适合太丘发展的新路子?“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融合,通过机制创新、文化创意、乡村创景,为广大游客提供一处高品质的旅游休闲地。”太丘镇党委书记孙利说。
  近年来,太丘镇党委、政府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在文化建设方面亮出了“老子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廉政文化”四张名片,连续获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州名镇、国家级卫生镇、国家级生态镇,以及国家级一级文化站等荣誉称号。特别是太丘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成功和黄桥民俗文化村的资格认定,掀开了太丘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以来,太丘镇提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构想,加速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陈寔公园、太丘创意文化园、翰墨园、民俗文化馆、黄桥798艺术原创基地、老君堂、黄桥民俗文化村等一批景观工程,建设了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A级旅游公厕和景区道路。2016年11月1日,太丘景区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7年,太丘镇积极响应国家旅游局“厕所革命”号召,对辖区内所有星级旅游公厕进行整改提升,对景区外围及核心区旅游交通导览导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同时,除政府投资外,近年来,景区还吸引民间资本1000余万元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先后兴建了太丘马术俱乐部、太丘书院等一批规模大、管理好、特色明、带动强的体验园区,盘活了景区旅游资源。
  为更好地服务游客,太丘建设了35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游客休息区、投诉室、医务室、安保监控室、展示区、物品寄存区等多个服务功能区,绘制了游览指示图,方便游客全面了解景区信息,并提供全方位的旅游帮助。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旅游环线公路、景区、农家乐等进行安全检查。同时,配备专门的清扫保洁队伍,实行责任分区,全天全域保洁。
  有了基础设施作保障,如何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让游客在领略乡村风光的同时,观赏民俗展览,是该镇文化旅游的特色。太丘镇黄桥民俗文化村的民俗博物馆是我省较早成立的村级民俗博物馆。在农作、民俗、饲养器具等展区内,摆满了由村民捐赠的物品,这些器具真实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豫东平原村落的农耕生活、乡土民情。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观田园风光,看民俗表演……黄桥村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优势,按照“一院一风格”“一院一景观”“一户一特色”“一户一经典”的规划要求,积极打造黄桥民俗文化村,让游客在领略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观赏民俗表演。2015年11月25日,太丘镇黄桥民俗文化村被授予“河南省特色旅游村”荣誉称号。
  古老的作坊、生动的墙画和火红的灯笼,村内15个院落依次排列,每一间房屋都是一个手工小作坊,这里汇聚了太丘特色美食。精巧别致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堪称一绝,大小不一的葫芦、惟妙惟肖的雕花和精美的剪纸让人爱不释手,泥塑、面塑、纯红薯粉条加工工艺表演和产品展览,向游客展示着历史人文和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内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农副产品、旅游商品等年产值近200万元。2015年至2019年,年游客接待量从1。2万人次攀升至10万余人次,旅游年收入从30万元增长至300万元。太丘老君堂文化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00元增长至13000元,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柿元村:突出特色激活乡村旅游
  11月27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2019年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休闲观光园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和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名单公示》,芒山镇柿元村成功入选2019年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近日,记者到柿元村采访时了解到,该村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时,结合本村实际,紧扣“特色”二字,已经初见成效。
  走进柿元村,大片桃林、石房、石院映入眼帘,空气清新、生态优美,宛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世外桃源。
  近几年,该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聚力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以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特色美食、欢乐垂钓为一体的旅游业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生态产业发展上,该村鼓励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建成1800余亩沙红桃高效农业示范园,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增收6000元,生态农业成为群众的“聚宝盆”。为解决桃树的管理和销售问题,村“两委”主导成立了柿元村农民合作社和柿元村果品销售公司,建成鲜桃交易中心,注册了“兴民国光”品牌。春日踏青寻诗意,千亩桃花迎游人。每年清明前后,柿元村陷入一片粉色的海洋,处处弥漫着甘甜的桃花香味。该村每年举办桃花节、摄影节、采摘节等活动,强化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应用,打响营销品牌。
  该村还利用当地现有的石房、石院资源,接纳旅游客源,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体验服务的非标准小规模住宿产品。除提供农村景观、体验农家生活之外,还配套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茶馆等。游客在乡间小住数日,尽可享受慢食、慢游的生活。
  在柿元村,还有一年一度的古庙会。庙会以物资交易、旅游观光、信息交流、文化传播为一体,期间每日人数达5万多人,最高人流量12万人,是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物资集散节会和民间艺术节。为确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扩展,该村顺势开发了十月庙会、春节庙会等延伸产品,使庙会的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全力打造庙会村,成为该村的一大发展亮点。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确保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以及群众受益,柿元村村“两委”还成立了旅游发展工作小组,将旅游发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定期召开群众会、党员会进行研究,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基础设施投入,无论是乡风文明还是管理服务,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拆迁安置,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建设,都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解决,有效促进了整个村落的和谐发展。
  昔日偏僻的小山村发生了美丽蜕变,对于未来,柿元村发展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有力。下一步,柿园村将进一步加快乡村游发展步伐,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