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区:高山峡谷盛开“科技之花”
来源: | 作者:中国新闻网
  “我要把牛羊这些牲畜都拦在外面,免得它们啃坏正在发新芽的山葵。”再过一个多月,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谷堆乡种植的500亩山葵,就要迎来2020年第一个丰收季,60岁的阿作马儿每天精心看护,这里承载着他和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偏远的谷堆乡,平均海拔2050米。以前,谷堆乡的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每亩产值仅约600元人民币,而每亩山葵产值近10000元。
 
  隆冬的清晨,薄雾笼罩,成片山葵吐露着生机。
 
  彝族老人阿作马儿是谷堆乡山葵种植基地的管理人员。他见证了山葵从陌生的作物到在山乡扎根的过程。
 
  五年前刚引进种植山葵时,村民们都不相信它能挣钱。最早“吃螃蟹”的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力证实,由于种植、施肥技术不科学,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当等问题,山葵生长状况不佳,“老百姓对它没得信心”。
 
  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郑阳霞及其团队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高山峡谷之间,从而改变了这一状况。作为雷波县的对口帮扶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分批次组织专家深入雷波,为脱贫致富注入了“科技之光”。
 
  经过20多次考察,郑阳霞规范了谷堆乡山葵种植方案,并为其“量身定做”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此后,山葵这种售价不菲的蔬菜,得以在大凉山深处的谷堆乡扎结出丰硕的果实,还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2019年,凉山绿野山葵有限公司山葵出口额达到66万元。
 
  如今的谷堆乡,人人都是种植山葵的一把好手。烈日当头,就把黑色遮阳网铺开;大雪纷飞,就用大量干草覆盖土地;气温低,就用黑膜覆盖山葵,保温保湿……
 
  和亲戚朋友共同承包了60亩地的谷堆乡大谷堆村村民黄长松,反复念叨着从郑阳霞团队学到的知识,俨然一副“专家”模样。“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多倍!不用出去打工,能陪着家人,还能赚钱,生活越来越美了。”黄长松笑着说。
 
  2015年至今,黄长松靠种山葵赚了近60万元。新春在即,这位憨厚的彝族汉子许下心愿:鼠年将再承包50亩地来种植山葵。
 
  “科技对雷波脱贫攻坚工作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雷波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曾毅告诉记者,遮阳网、地膜覆盖等简单易懂的操作,也让当地民众学以致用,“大家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自家地里,打破了以往广种薄收的困境。”
 
  科技的加持下,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水中人参”莼菜曾是雷波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雷波莼菜种植面积从2013年1200余亩锐减至100余亩,面临绝产。郑阳霞团队闻讯而至,经反复调研和试验,最终找到了莼菜减产的“病因”,并开出了配方施肥实验、异地换种等“科技药方”,水田里重又逐渐长满了莼菜。截至2019年底,雷波莼菜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20余户贫困户因此实现脱贫。
 
  记者了解到,2018年3月,四川启动了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通过专家的力量,为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四川还坚持推进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和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探索了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让更多“科技之花”盛开在高山峡谷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