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扶贫车间”低效运营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据报道,目前,甘肃已有1952家“扶贫车间”,数万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柴绍豪发现,不少车间从谋划建设到运行管理、从扶贫效果到发展前景都不理想,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长此以往,低效“扶贫车间”有可能走向破产或停工,贫困户也将因此失去就业岗位增加返贫的风险。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仔细想一想,却并非没有道理。贫困群众之所以能够脱贫,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成员进入了“扶贫车间”,每月有了稳定的收入,算收入账,他们脱贫了。如果“扶贫车间”停工或者破产,他们失业了,自然也就没有了收入,一夜回到脱贫前,也是不难理解的。
  避免“扶贫车间”低效运行,首先要做好“扶贫车间”的提升改造工作。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各地“扶贫车间”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类型比较低端,随着“扶贫车间”的遍地开花,低端产品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有的“扶贫车间”因此破产倒闭也在情理之中。因此,各地在引进“扶贫车间”的同时,一定要加快“扶贫车间”的提升改造,促使其上水平、上档次,最终转为“振兴车间”,这样它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也要做好对贫困群众的精准扶智工作。当前,不少地方政府为了鼓励“扶贫车间”吸引贫困户群众就业,往往都有相关的奖励政策,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奖励,也积极吸收贫困群众进厂。如果政府、企业不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他们人虽然进了“扶贫车间”,但只能做一些低端低效工作,这样最终也会拖垮“扶贫车间”,造成“双输”。因此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一定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技能素质培训,让他们有能力为“扶贫车间”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