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佳县:扶贫农场里的脱贫“翻身仗”
来源: | 作者:中国网

  陕西榆林佳县地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而就在这几年,通过建设扶贫农场等举措,佳县已经完成了102村16396户43690人的脱贫退出任务,贫困发生率降至0.95%,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在“小农场”里打赢了一场脱贫翻身仗。

  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

  让贫困户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佳县通镇向阳湾村,一排排枣木菌棒香菇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工人们正在农场里采摘、装袋、烘干、运送香菇……家住向阳湾村的贺军卫是在这座农场里务工的贫困户之一,已经在农场里工作两年了。

  (图:向阳湾扶贫农场,贫困户贺德玉正在采摘香菇)

  今年49岁的他和妻子一起扛起了供养全家7口人的重担,最近,这位“顶梁柱”十分忙碌。“这段时间我们农场的香菇订单量很大,活很多,连星期六、星期天都要来农场里帮忙。”他向记者说到。贺军卫干活的扶贫农场主要生产特色农产品枣木香菇,这种以枣木为原料生产出来的香菇品质好、营养价值高,不愁销路,因此农场的效益也十分不错。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共有四十多户人家在扶贫农场务工,其中三分之二都是贫困户。

  通过村里的扶贫农场,像贺军卫一样的贫困户们一年能多挣三份钱。“进入农场务工的贫困户首先能够挣到一笔薪金;除此以外,村里还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把贫困户们的扶贫资金通过合作社入股到农场中,每年按比例向贫困户分红;另外,贫困户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将地租给农场,又能获得一笔租金。”站在农场外,向阳湾村村支书贺建强向记者介绍了贫困户如何通过扶贫农场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让钱袋子一步步鼓起来。

  农场的工作虽然忙碌,但贺军卫的脸上洋溢着踏实的笑容:“以前,我只能在外面打零工,离家又远收入还不稳定。现在就在家门口的扶贫农场里打工,能顾得上照顾家里的老人,还能每个月挣工资,每年从农场分红,一年的收入提高了2万多。”

  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

  实现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佳县被誉为“中国红枣名乡”,全县现有红枣林面积82万亩,其中有机红枣认证面积30万亩,正常年景红枣产量可达20万吨。但仅仅由发展红枣种植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且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陕北秋季多雨导致红枣易裂变霉烂,红枣产业出现衰落迹象。

  木头峪镇王宁山村是佳县红枣的主要产地之一,一走进王宁山村,映入眼帘的便是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生长着的枣树。正是靠着这一颗颗茂盛生长的枣树,王宁山村建起了以红枣加工业为主的扶贫农场,围绕红枣深加工打造出了一条原生态循环产业链。

  “今年天旱,地里收成不好,收入就指望合作社和红枣加工厂了。”村里68岁的贫困户张德龙告诉记者。去年,张德龙一家从合作社分红3800多元,加上卖酒、养牛的收入,全年收入达到4万元。

  2019年,王宁山村与高校及佳县枣员外枣业有限公司合作,改造了4500亩有机红枣,建成5条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出了红枣系列的白酒、果酒、醋饮、浓缩汁等十多个产品,不断增加红枣附加值。驻村第一书记杜军峰补充到:“不仅如此,用红枣酿酒的酒糟制成猪饲料还能用来养殖原生态红枣黑毛土猪,养猪场产出发酵有机肥又能被用在枣树上。”就这样,王宁山村围绕红枣形成了一条绿色生态循环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将王宁山村的贫困户们牢牢嵌入其中,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带动全村173户建档立卡户实现增收。据驻村第一书记杜军峰介绍,今年年底,王宁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0万。

  能人大户来帮忙

  巾帼之力助扶贫

  自扶贫攻坚开展以来,佳县有意识地培育了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推广“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能人大户)+农户”模式,发挥地方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带贫益贫效益。

  来自朱官寨镇殷家坬村的“五妹子”殷桂平,便是这些“能人”中的一个。出生于殷家坬村一户农民家庭的殷桂平,在家中排行老五,因此被称为“五妹子”。因家境贫寒,殷桂平早早地辍学到西安打工。但踏实能干又聪慧机灵的她渐渐展露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开起了化妆品公司,在外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从贫困的农村走出去的“成功人士”。

  2014年是殷桂平人生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她患上了子宫癌。这个坚强的女子最终扛过了病痛的折磨,但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回到家乡疗养时,殷桂平看到70多岁的父母在小区门口廉价售卖家乡产的小米,她便帮着在微信平台上推广,结果不到两天时间,400多斤小米就销售一空,还有了不少回头客,这让殷桂平对有机农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什么不回到家乡发展有机农业?我也是从贫困的农村里出来的,为什么不回去带着乡亲们一起干?”2016年,殷桂平便回到佳县成立了五妹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自己的有机农产品品牌。

  (图:手工挂面加工扶贫工厂)

  恰逢其时,佳县正在寻求“能人”相助,带动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佳县妇联还专门为女性创办的企业发放“巾帼致富”扶持资金,鼓励有能力的妇女在就业创业、巾帼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佳县妇联和扶贫办的支持和倡导下,殷桂平创办的企业被认定成为社区扶贫工厂,不仅吸纳贫困户进厂务工,还采用“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将周边13个村、650户贫困户纳入帮扶范围,通过代销、代种等模式,为292户650多人增收780万元,户均1.2万余元。2020年3月,企业被授予“榆林市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殷桂平本人也被评为2019年榆林市三八红旗手。

  (图:谢家沟扶贫农场的农机合作社)

  通过发展扶贫农场,佳县切实解决了产业扶贫项目小散弱等问题,将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构建出了一套“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增效、产业支撑”的长效增收机制。目前,佳县累计建成7个扶贫农场和1个扶贫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355个,带动6.1万名群众增收。今年正在新建桃园则沟酸枣园等扶贫农场13个,榆佳经开区肉食品加工、陈家泥沟饲草料加工等扶贫工厂4个,预计可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18万群众稳定增收,324个村集体年均收益可达10万元以上,其中谢家沟、王宁山村集体年收益可达100万元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因地制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硬仗,奋力谱写新时代佳县追赶超越高质量新篇章。”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满怀信心地说。

[ 责编:陶媛 ]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