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湖北频道!
湖北之声报道:看“渔翁”如何蜕变为“羊倌”|湖北长江禁渔纪实
来源: | 作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长江实施十年禁渔,退捕上岸后,渔民们的生计如何保障?岸线生态环境有何改善?记者来到郧西县,探访汉江渔民上岸后的生活。

湖北郧西县和陕西省白河县仅一江之隔

从“渔翁”到“羊倌”,自主创业开启上岸新生活

郧西县羊尾镇老关庙村的黄书祥,家住汉江边。汉江烟波浩渺,浩浩汤汤,对岸就是陕西省白河县。晨曦中,黄书祥看着莽莽大江,感慨万千。今年51岁的黄书祥,少年时就随父亲下河捕鱼,在船上一漂就是30多年。回忆过去的日子,黄书祥拉开话匣子:

“禁渔前汉江鱼少,汉江好多捕鱼的,住在江边的全是捕鱼的,连小鱼都捕上来了,都是野生的鱼类,自己想着也不好受,禁了也好。”


汉江烟波浩渺、浩浩汤汤

汉江干流郧西段共105公里,一年前,郧西县发布境内为期10年的禁捕公告,老黄响应政府号召上交了渔船,拿到12万补贴。可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家里还有两个女儿都在读书,上岸后靠什么生活?羊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徐辉斌来到他家里跟他一起合计,老黄家面水靠山,山场资源丰富,适合养羊,于是去年9月他用补贴款从山东买了60只波尔山羊来养殖,镇里提供技术培训,还帮他争取1200元的免费保险。


可爱的波尔山羊

老黄起早贪黑照料羊群,到年底羊群发展到100多只,但毕竟第一次养羊,经验不足,入冬死了20只羊羔,交渔船都没落泪的老黄暗自神伤,后来在镇政府的帮助下用保险赔付的2000元建了羊舍度过寒冬。对来年,老黄充满期待。


当上“羊倌”的郧西县羊尾镇老关庙村村民黄书祥

郧西县汉江段沿岸的观音、羊尾、夹河等6个乡镇有退捕渔民126名。郧西县农业执法大队渔政执法负责人李开斌告诉记者,像老黄这样的专职渔民,退捕后就业难度最大,郧西县鼓励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及创业补贴政策,提高自主创业人员积极性,并且定期回访,帮助退捕渔民稳定就业和创业。

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平淡生活最幸福

相比黄书祥这样的专职渔民,作为兼职渔民的吴方田转产就业相对容易得多。夹河镇金兰山村的吴方田禁渔前一面打渔、一面做土建工程,禁渔后,他拿着补贴款加上多年积蓄买了一台工程车,还给儿子娶了媳妇。10月底,记者跟随郧西县农业执法大队渔政执法负责人李开斌来看望他时,他正在陕西省白河县城做工程。

郧西县和陕西白河县仅一江之隔,很多郧西人到白河县城打工创业,吴方田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年过55,身体依然硬朗、性格爽朗的他一见到李开斌就乐呵呵地迎了上去。他告诉李开斌,如今一双儿女都已经结婚生子,家里两台工程车年收入20来万,生活宽裕,唯一担心的是将来年迈他和老伴的养老问题。李开斌当即告诉他,郧西县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实现应保尽保。没了后顾之忧,吴方田越发开心了,他说:

“以前打渔天天都要去,风大雨大,打渔风险大,现在在山上干活,只要是注意车子性能,比在水上安全,干得开心,现在也没有什么负担了,一年挣个2万3万就可以过了,就这样平淡过一生挺开心的。”


清澈的汉江支流金钱河

李开斌告诉记者,郧西县将符合享受低保、五保、临时救助条件的渔民纳入保障范围,医疗、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10年内对退捕渔民缴纳养老保险予以补贴,共补贴资金300多万元。

公益岗位兜底,确保百分百就业

在这些退捕渔民中,还有几名年龄大、谋生能力弱的,郧西县设立协助巡护、河道保洁、水上清漂等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并提供全方位的跟踪服务。观音镇纸坊沟村58岁的李维茂就是其中之一,去年10月当起了巡河员,每天在天河口和黑滩之间10公里的汉江沿岸巡查非法捕捞、违规垂钓行为,维护治安,每个月工资虽然不高,但是他日复一日坚持巡护、守护母亲河。


巡河员李维茂日夜守护母亲河

大风起处,滚滚波涛涌向岸边。羊尾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徐辉斌指着远处说:

“现在汉江环境好多了,经常可以看到一大群一大群的鱼,再也见不到鱼船的影子了!”


汉江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