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业新目标:一稳定、二翻番、三提高。
来源: | 作者:admin

导读


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成为世界第一大产茶国。但是,我国茶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差距明显,影响了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近日,农业部出台《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的意见》,计划通过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创响茶叶知名品牌、加强市场建设、加强指导服务等,来做强做大茶产业。






1
做强茶产业的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新理念为统领,以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坚持市场导向,实施创新驱动,强化政策引导,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茶产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推进。发挥政府作用,加强规划引导,划定优势区、确定最宜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支持企业与农民联合建设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和营销体系,推进产加销衔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强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综合运用安全投入、物理技术、信息技术、绿色防控等措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注重质量效益。加快茶叶科技创新,强化科技基础条件和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质量效益。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培育企业集团。实施品牌战略,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扩大中国茶的知名度。坚持扶优扶强,支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茶业集团。


五是坚持着眼全球,拓展国际市场。抓住农业深度融入国际的契机,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弘扬中华茶文化,拓展茶叶国际市场,提升我国茶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一稳定,稳定茶园面积。划定优势区、发展最宜区,到2020年茶园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左右。两翻番,实现茶叶总产值和出口额翻番。到2020年,干毛茶产值达到30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茶叶出口额达到30亿美元、比2015年翻一番。三提高,提高茶叶质量效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茶叶质量效益,加快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生产,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茶叶机械化水平,以质增效。到202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占比达70%以上,比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提高茶产业竞争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创建茶叶知名品牌,培育大型茶叶集团。到2020年,培育5个销售额超50亿元的茶叶集团、20个销售额超20亿元的茶叶集团,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培育1-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超大茶叶集团。同时,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茶叶知名品牌。提高茶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实施茶林间作,培育健康茶园土壤,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绿色防控,保护茶园生态环境。


10510021_273856.jpg



2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茶叶生产最宜区




(四)坚持适区适种



根据自然条件和适制茶类,确定好主栽品种,做到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充分发挥品种特性,实现产量和品质提升。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引导非优势区域适时适度退出茶叶种植。



(五)划定最宜区



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划定优质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生产最宜区。巩固长江流域茶区,以生产优质绿茶、红茶和黑茶为重点,优先发展南岭以北、长江以南最宜区。提升东南沿海茶区,以生产优质乌龙茶和名优红茶为重点,优先发展闽南、闽北及粤东最宜区。振兴西南茶区,以生产优质绿茶、红茶、黑茶为重点,优先发展滇西滇南、黔中黔东南及桂西南等最宜区。


be762756e64358b3276cc882a2aeadb6.jpeg



3
实施创新驱动,提升茶业科技水平




(六)加快育种创新



贯彻新修订的《种子法》,加快实施茶树品种登记制度,加强茶树资源和新品种保护,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资源引进、品种选育。建设国家级原原种培育基地、省级原种保存及扩繁基地、良种苗木生产基地等三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十三五”期间,通过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区域性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茶树无性系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七)推进集成创新



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科研单位和茶叶龙头企业开展茶叶基础研究及优质高效栽培、名优茶机械化采摘、茶叶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支持利用茶叶开展营养功能性食品创制,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组织科研单位与推广机构协作攻关,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区域性、可复制的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训茶叶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示范带动大范围增产增效。



(八)推进机制创新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最宜区扶持一批茶叶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4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茶叶质量效益




(九)加快标准制定



完善茶叶标准体系框架,制定茶叶产品和生产技术标准。总结茶叶标准园创建经验,完善茶园生产设施标准、栽培技术标准和质量管理标准。加快制定一批农药残留国家标准,推动一批国家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



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茶叶优势区和最宜区,选择一批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推广应用茶-沼-畜模式及配方施肥、高效新型肥料、肥水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减少化肥用量。建设一批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加强茶园土壤治理,用健康的土壤生产优质茶叶。



(十一)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开展茶叶生产机具研发,重点攻克名优茶机采技术瓶颈。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大力推广茶园整地、茶树修剪、病虫防治、大宗茶机采等关键环节的实用机具及配套技术,提升茶叶生产机械化水平。



(十二)提高茶园资源利用率



进一步挖掘春茶生产潜力,巩固和提高全球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推广生态栽培和机采技术,增采夏秋茶,增加单产,提高茶叶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加强老茶园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产出能力。研发和应用高效率的夏秋茶加工技术,生产优质、安全的系列产品,满足国内大众消费需求。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