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鲁番市发展精品农业:大漠盆地果菜香
来源: | 作者:admin

大漠盆地果菜香

  ——新疆吐鲁番市发展精品农业纪实

  本报记者赵广飞吴文博

  眼下,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夏乡南湖村的杏园里,乒乓球大小的“苏勒坦”杏熟了。70多岁的维族老人苏勒坦站在杏林边,望着挂满枝头的杏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苏勒坦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土专家”,他潜心培育并在吐鲁番广为栽种的杏树,为农牧民带来了亩均近两万元的收益,这一优良林果被命名为“苏勒坦”。

  如今,南湖村已发展“苏勒坦”5200亩,同时发展葡萄2300亩、瓜园1600亩、枣园500亩。村民一年四季春有美景、夏有果实、秋有收获、冬有希望。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已连续两年被吐鲁番市评选为富民安居建设示范点。

  南湖村是吐鲁番发展精品农业的一个缩影。

  大漠盆地,果菜飘香。2013年,吐鲁番市委书记张文全提出打造吐鲁番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精品版”,在“精耕、精种、精管、精加工、精营销”上做文章,加快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步伐,使现代农业嬗变为旅游农业、创汇农业、健康农业。以打造精品农业为发力点,吐鲁番正在走出一条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蝶变的转型升级之路。

  立足市情,找对路子,精品农业扬长避短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金曲,也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吐鲁番最著名的特产。

  行走在吐鲁番6.9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与村落同时映入眼帘的,是环村而生的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如果不是行家里手,可能不会在意不同葡萄园之间的差别:有的葡萄架低矮,有的葡萄架高挑。

  “这种差别可不小。”在吐鲁番市主管农业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久忠看来,葡萄架的高度是衡量精品农业是否已经起步的外在标签;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直接影响着葡萄这一“甜蜜事业”的效益高低。

  “以前,吐鲁番在葡萄种植中,没有按照精品农业的思维去种植管理,还继续大面积使用传统的低矮水泥立柱葡萄架式。这种种植模式导致葡萄园的通风透光条件较差,容易引发病虫害,而且不利于修剪,自然会影响效益;喷药时大型药机进不去,影响了田间管理效率;采摘葡萄时,腰都直不起来,得蹲下或跪在地上,干活既慢又累;不管是收获还是清园,农用三轮车开不进去,全靠出蛮力……凡此种种,都是粗放式管理的表现。所以说,不搞精品葡萄种植,机械化操作就是一句空话;而且,丰产了也不一定增收。”王久忠对传统葡萄种植的弊端感触颇深。

  需要改变相对落后现状的不只是葡萄。“再比如,吐鲁番棉花种植面积较大,但近两年来棉花比较效益偏低。2015年,吐鲁番棉花种植面积虽然比上年调减了6万亩,但棉花种植方式相对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经济效益相对较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吐鲁番市副市长谢强说,吐鲁番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消耗量的90%以上,但农业创造的年产值还不到20亿元,对吐鲁番市GDP的贡献率仅为15%,而且是以每年超采1亿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水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吐鲁番是个葡萄城。念兹在兹,还说葡萄。然而,一方面是历史的辉煌,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的尴尬。

  作为大自然对吐鲁番盆地的慷慨馈赠,葡萄已然成为吐鲁番穿越历史时空的特定符号,进入新世纪来更是光环加身。早在2007年,吐鲁番就被农业部划定为全国优质葡萄重点优势产区;2008年,吐鲁番葡萄被选定为北京奥运会专供水果;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在吐鲁番建成全国唯一一家葡萄及葡萄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5年,50万亩葡萄实现收入25.17亿元,对全市50万农牧民人均增收的贡献率达27.29%,是促进吐鲁番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好产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市场评价。“吐鲁番的特色农产品长期处于‘一等材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局面,这也是‘精加工’和‘精营销’工作的软肋。这种局面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吐鲁番市政协副主席、林业局局长白秉书说,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目前,在吐鲁番5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仅有3家,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葡萄干、葡萄酒、哈密瓜等主要产业都缺少能在产业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骨干企业。农产品、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拳头产品。

  资源约束趋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倒逼。经济新常态下,打造精品农业成为吐鲁番发展第一产业的新坐标。

  “吐鲁番搞精品农业,有没有条件?当然有!”吐鲁番市农业局局长袁孝华信心十足,“丰富的光热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气候,成就了吐鲁番葡萄、哈密瓜等果品和反季节蔬菜无与伦比的优良品质,是乌鲁木齐和全疆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的理想之选。作为丝路明珠,吐鲁番是新疆北部、东部、南部‘三疆交汇’之地。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吐鲁番坐拥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不少农产品远销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吐鲁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新疆要求吐鲁番建成全疆的‘大客厅’,吸引八方游客……这些都是吐鲁番的独特优势。做大做强精品农业,必须充分放大自身优势。”

  示范引领,补齐短板,精品农业风生水起

  发展精品农业,无论如何绕不开葡萄产业。2013年以来,吐鲁番市以打造葡萄精品园为示范引领,不断加大对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推进力度,特别是通过推行葡萄架式改造试点,要求将低矮的葡萄架抬高至1.2米以上,使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尝到甜头的农牧民说,改造过的葡萄架通透、敞亮,看着让人眼亮,干起活儿来也省劲、痛快。最重要的是,不但葡萄没减产,还增产增收。传统葡萄园每亩纯收入约为5000元,改造后每亩纯收入为5500-6000元,效益高出10%-20%。

  吐鲁番是全国著名的干热区,素有“火洲”之称。在这个天山东部的山间盆地里,每年春天,桃花、杏花等开得最早,所以吐鲁番又有“新疆第一春”的美誉。拜天惠赐的光热资源,适合多种水果生长。葡萄引领之下,各种果业生机迸发。

  坐落于托克逊县农业园区的新疆金润枣业公司,成方连片的枣林郁郁葱葱。清澈的万里碧空下,农民在林间劳作,鸡鸭在树下觅食,鸟儿在枝头鸣叫,仿佛合力演奏着一首悦耳的田园牧歌。这是一家集红枣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新疆扶贫龙头企业,近年来立足打造精品农业,研究探索电子信息化智能节水灌溉技术,每亩枣林年节约用水400立方米、节省人工1000元、提高亩产100公斤。公司副总经理杜晓东介绍说,近年来,通过土地流转,公司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在全县4个乡镇建立红枣科技示范基地6000多亩,示范带动周边400余户近2000人依托红枣产业致富。公司年生产加工红枣5000多吨,开发的5个系列28种红枣产品畅销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公司返聘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为公司产业工人,使其成为双薪农民。截至2015年,公司共安排当地农民就业3万多人次,直接支付工资1500多万元,支付土地租金900余万元。

  与此同时,精加工和精营销的短板正在快速补齐。

  为有效提升葡萄的附加值,葡萄酒成为吐鲁番葡萄产业延伸的重要链环。走进吐鲁番市鄯善县楼兰酒业公司的酒窖,阵阵葡萄酒香沁人心脾。只见一个个橡木桶整齐地摞在一起,仿佛在静静地等待葡萄酒奔涌而出的欢快时刻。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提升葡萄酒品质,公司遵循发展精品农业的思路,采取每500亩葡萄园由“专业技术员+农户”共同管理的模式,确保两万亩基地里产出的都是最优质的葡萄。为酿出风味独特的葡萄酒,公司精益求精,从葡萄的采摘去梗、破皮过滤到发酵储存,每个环节都力求完美。

  为优化葡萄发展战略,吐鲁番提出了“1/3酿酒、1/3制干、1/3鲜售”的葡萄产业推进思路,将葡萄酒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开工建设葡萄酒庄66个,并为此新增定植酿酒葡萄2.7万亩;建设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1万亩,葡萄架式改造面积3.2万亩。

  借着“互联网+”的风口,吐鲁番的特色农产品正在加快走出去。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位于火焰山脚下,这个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郁的旅游名村如今更加热闹。吐峪沟大峡谷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创立,使这里成了周边农牧民时常光顾的地方。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在这里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全乡农民都可以来这里网购各种日常用品,还可以把葡萄干、巴旦木、红枣等土特产和刺绣等手工艺品卖出去。该中心辐射8个行政村、1个社区、63个文化大院,自2015年9月份启动以来,已培养微商50余人,累计成交各类特色农产品50余吨。

  吐鲁番精品农业正全方位推进。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久负瓜果之乡盛名的吐鲁番加快蔬菜产业布局,打造农业新“名片”,蔬菜产业显露出勃勃生机,蔬菜已成为继葡萄、哈密瓜后全市农业第三大支柱产业,成了农民致富的“钱袋子”。据统计,吐鲁番市蔬菜种植面积9.76万亩,已成为全疆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上市最早、品质最优的蔬菜种植基地;全市年产蔬菜33万吨,外销量达14万吨。吐鲁番蔬菜不仅品种丰富,而且一年四季不断供应国内外市场。目前已成功引进番茄等106个蔬菜新品种,并逐步形成4个万亩、16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成为吐鲁番乃至乌鲁木齐名副其实的“菜篮子”。

  吐鲁番精品农业轮廓日渐清晰,已初具雏形。通过对优势特色农作物结构的调整,吐鲁番逐渐形成了以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以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为重点的设施农业和以黑羊、斗鸡等原产地保护品种为主的畜牧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势成鼎立。相应地,全市已逐步形成优质葡萄基地、万亩桑园、万亩杏园和红枣基地、设施农业基地、原产地哈密瓜出口基地和畜牧养殖五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以葡萄、哈密瓜、红枣、桑杏为主的林果业、设施蔬菜、牛羊肉精深加工为主的五大产业链。

  提质增效,村富民乐,精品农业效益初显

  4月30日,由有机蔬菜唱主角的吐鲁番第二届蔬菜节暨果蔬采摘季启动;5月7日,第三届“新疆第一鲜·吐鲁番桑葚季”开幕……眼下的吐鲁番,人气火爆,热闹非凡。接二连三举办的各种节会活动,丰富了精品农业的内涵,提升了精品农业的效益。

  在建设精品农业目标的锤炼下,吐鲁番对“节会经济”驾轻就熟。围绕“爱新疆·游家乡”淡季游活动主题,吐鲁番以花、瓜果、蔬菜、美食为媒,精心策划实施了杏花季、采摘节、葡萄节、酒庄游、农业体验游等系列旅游文化活动。此外,吐鲁番还成功推出了“吐鲁番葡萄熟了”“新疆第一鲜·吐鲁番杏花季”等旅游文化活动品牌。每年3月,都有从乌鲁木齐开至吐鲁番的“赏花专列”,吐鲁番真正成了新疆的“大客厅”。如今,吐鲁番的精品农业实现了“月月主题、周周活动、场场精彩、天天节庆、日日发团”。与精品农业的联姻,使得旅游产业打破了淡旺季之分。

  卖果挣钱,卖花也挣钱。对于南湖村村民来说,今年3月底“新疆第一春·吐鲁番杏花季”赏花活动的举办,着实让全村农牧民“名利双收”。苏勒坦说,村民们谁也没想到,赏花活动开幕当天,居然吸引了18万各方游客前来观赏一望无际的花海。杏花节期间,村里优先给家庭经济条件稍差的农牧民专设摊位。通过卖小吃和工艺品,他们一天就有一两千元的收入。赏花活动已举办4届,对农牧民的触动很大。以前,有的人觉得杏树多种两棵少种两棵无所谓;现在不一样了,看到自家杏园里哪儿有点空地儿,肯定迫不及待地进行补种。如今,特色林果占到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眼下的南湖村,绿树成荫、村容整洁、住房宽敞。生活其中,即是置身乐园。近年来,村里无一例违法犯罪和非法宗教案件,连续两年被托克逊县委、县政府评为“零发案”村。

  变化无处不在。每天,鄯善县吐峪沟乡潘家坎儿村的维族村民瓦尔斯,都要忙着分装葡萄干、核桃等干果,并在电脑前对着客户信息仔细填写好发货单。瓦尔斯的儿子在新疆克拉玛依上大学,儿子在学习之余,还负责为自家的网上店铺联系客户。父子各有分工,配合默契。瓦尔斯说,他每天发货10多件,客户遍及上海、安徽、黑龙江等全国20多个省市。自从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他家的葡萄干和核桃等农产品就再也不愁卖了。身为微商,他体会到了做新型农民的快乐。

  目前,吐鲁番精品农业正在显露成效,成为推动农牧民增收的中坚动力。2015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921元,比上年增加1303元,增幅15.3%,创历史新高。

  “虽然突破了万元大关,但和全疆农民收入增幅相比,吐鲁番的农牧民增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谢强说,“我们正在力争把吐鲁番市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国家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使精品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展开、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质保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