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准“麦”象开良方
来源: | 作者:admin

  2016年,小麦市场经历了平凡而又非凡的一年。平凡,是因为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小麦品种的产业环境并无改变,对于圈儿里人来说,不过是年年岁岁“累”相似,岁岁年年“利”不同。非凡,是因为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小麦市场也正孕育着新的变量,具有改写产业格局与经营思维的潜力。

  新年开局,整个华北地区都笼罩在浓浓的雾霾之中,犹如2017年的市场形势,远景不清近景不明。中医言道,号准脉象开良方。在此,笔者对影响2017年小麦市场“脉象”的因素予以梳理,以供参考。

  经济形势预期乐观

  随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2017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及主基调已经基本确定。多数专家、学者对于2017年的经济形势预期乐观。总体而言,2017年我国经济或将保持平稳运行的态势,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GDP增速或徘徊在6.5%上下。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担当重任,消费和出口的增速会有所放缓。

  产业发展环境利好

  近两年的面粉市场应该用沉淀形容更为贴切,在“麦强面弱”格局下的强势竞争中,淘汰、洗牌、转型,市场的资源重新分配整合。大浪淘沙过后,中大型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小型企业生存环境逐渐被压缩。

  日前发布的《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研究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系机制,支持开展优质特色专用粮食产业试点示范和深加工转化与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粮食产业发展基金。落实加工企业最低最高库存制度,建立“粮食安全社会责任企业机制”,充分发挥骨干粮食企业在粮食收购、加工转化以及市场供应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地方储备粮或成品粮油动态管理及轮换与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对接机制。探索开展优质专用特色粮食产业化试点,实行订单生产,分品种专收专储和分级管理,推动实现优质优价。通过现有政策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重大节粮技术改造升级、特色粮食产业加工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创新等提供支持。

  在金融服务上,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为有市场前景和经营效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信贷支持,为企业转型升级、粮食收购、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应用、拓展市场等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具备条件的省区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为加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引导加工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提高粮油加工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支持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保险服务。

  另外,争取粮油初加工生产环节用电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规定加计扣除。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把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粮油加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发展环境上来看,粮油加工行业迎来政策春天。

  政策氛围保持不变

  2016作为玉米市场化改革的元年,经历了阵痛期的同时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小麦作为口粮品种,其商品属性决定了它在经济及政治层面的战略意义。国家提出,“十三五”期间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将向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进行。初步想法是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从释放出的信号来看,2017年小麦市场政策氛围不会改变,且托市底价继续持平,为2017年的小麦市场定下稳定基调。值得注意的是,进入9月份以后,市场对2018年小麦政策走向的预期,将牵制四季度行情走向。

  生产形势存在变数

  翻开2016年麦市成绩单:总产量1.2885亿吨,终结了“十二连增”的历史伟绩,产质双降给下半年的小麦价格带来了极大利好。据农业部统计,2016年冬小麦播种面积较上年稳中略减,但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加,占比达到79%。目前,华北大部、黄淮东部、西北地区东部、新疆等地冬小麦已越冬,其中河北南部小麦越冬期较常年偏晚10-15天,山东偏晚6-10天;其余麦区小麦仍处于分蘖期。当前来看,冬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比例为98%。

  目前对2017年产量定性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经济、产业及政策环境相对稳定的格局下,生产形势特别是新麦品质,成为影响2017年麦市的最大变数。

  供需结构不平衡

  目前国家小麦库存充足,虽然整体供需格局较为宽松,但区域分布不平衡。华北地区的供求缺口,使得近两年“河北价格”逐步取代“郑州价格”,成为小麦现货市场的新风向标。预计2017年,小麦区域性、结构性矛盾仍将存在,跨区域采购成为常态,尤其是以“南粮北运”、“中粮西运”为代表的粮食跨省调运数量日趋庞大,这将增大小麦市场流通压力和市场波动风险。

  饲用替代无优势

  近两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不断下跌,而小麦价格相对坚挺,这使得小麦作为饲料原料替代玉米的数量不断减少,河北、山东以及河南等地“零”替代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

  2016年是我国玉米市场化定价的第一年,玉米价格回归市场之后,受到供应过剩的影响,价格低迷下跌。而小麦价格自下半年以来持续上行,导致二者之间的比价大幅拉开。从当前小麦及玉米的市场预期来看,2017年二者价差仍在可替代范围外,小麦的饲用消费不占价格优势。

  国内外价差将持高位

  2016年全球小麦供给充裕使得国际麦价走势承压明显,内外价差持续扩大。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同比增加,且由于国内小麦市场优质粮源量少价高,并且同品质国产麦比配额外进口麦高出100-200元/吨,小麦配额外进口出现利润。

  荷兰合作银行预计2017/18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27亿吨,比五年平均水平高出2%。由于全球小麦再度丰收,加上出口供应大幅增加,因而供应将会继续令麦价承压下行,即使美国小麦产量将是五年来首次低于20亿蒲式耳。在此格局下,预计2017年国内外小麦价差仍将保持高位水平,进口价格优势明显。

  整体看来,预计2017年上半年小麦价格整体呈现高开稳走态势,华北地区的供求缺口决定其价格波动的方向。新麦上市后,供给弹性的变化、政策收购节奏以及来年的政策导向将牵引市场画出新的价格弧线。

(中华粮网)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