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樱桃” 助推标准化种植
来源: | 作者:admin

  初夏5月,山谷翠绿、果坠枝头,这是拥有百年樱桃种植历史的烟台市福山区的黄金期。与过去一样,10万多亩樱桃林,依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和以往不同,近几年“互联网+农业”的连通效应让传统的种植和销售悄然质变。

  种出最好吃的天然樱桃

  “50后”王绍春与这里90%的樱桃种植者相似,自耕自种,但又与所有的当地果农不一样,开荒山、修道路、造果林,人称“愚公”。

  在门楼水库东侧的青山旁,记者见到57岁的张各庄村村民王绍春,他身后这片喝着水库水、长在黑火山土上的600余株樱桃树林,14年前还完全是一片荒草地。

  “我们福山是大樱桃之乡,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种樱桃的历史。2002年做生意走投无路时,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包块地种樱桃。”王绍春说。

  王绍春选择的是最慢的路,为了种出最好吃的天然樱桃,他选择包下死火山头,租推土机开山辟路,樱桃树不撒化肥农药……以山养山的自然状态完全出自一股子偏执。

  2010年,苦心经营的火山头终于收回成本,之后一年比一年盈利多。经过土特产电商公司誉福园的包装推广,王绍春的纯天然樱桃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

  虽然王绍春对电商一无所知,“互联网+”的发现力并没有让他专注品质的樱桃埋没深山。

  推动樱桃种植标准化

  23岁的吴鹏是福山区门楼镇两甲庄的“农二代”,这个略带羞涩的学生刚走出校园就遇到就业难。没有选择打工将就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山村开网店,这样一个对父母都感到诧异的出路,对这个“90后”互联网“原住民”来说却是最直接的决定。

  吴鹏说,不仅做水果销售,更要推动农民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他告诉记者,从土质、水质到种植方法都会计入这群“90后”的挑选标准之中。他们从数百个樱桃产区中精挑细选,直到整个团队的认可才可供货。

  “从每棵果树保持合理种植株距,到引用深层水进行灌溉,科学化压枝、修剪以保证自然光照,再到全程农家肥喂养,我们不断地给农户提要求。”自觉的产品意识让吴鹏们把“从枝头到舌尖”的每一个环节量化。

  当“互联网+农业”在这片樱桃林快速扎根的时候,精细农业、规模种植、品牌效应和巨大市场也在让山乡巨变。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