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这一年(4)——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来源: | 作者:admin

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图为帮扶干部与张德贵(右)一起商量脱贫计划。

  本报记者 吴晓燕 鲁明 文/图

  年关将近,正值“上有老下有小”年纪的张德贵,今年终于可以不再像往年一样眉头紧锁了。

  “心里比去年轻松了不少,毕竟家里的情况好了许多。”1月10日下午,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关山乡徐家湾村,记者刚一走进张家时,第一感觉他家似乎不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推开虚掩着的木质大门,水泥硬化了的农家小院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加上雪白的墙壁和明亮的玻璃窗,让张家的新屋看上去格外靓丽。“这个房子其实是我老伴儿的5个姊妹亲戚在2010年凑钱帮忙建起来的。”张德贵的父亲张本如说,“原来,我们一家人住在土坯房里,房梁是白杨木做的,被虫子咬坏了,整个房子都快塌了,所以亲戚们帮我们盖起了新房。”

  “新房是住上了,但日子并没变好,还跟以前一样紧。”张德贵接过父亲的话茬儿说,家里日子紧的主要原因是病人多:父亲是多年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病症患者,母亲也有肺气肿等多病缠身,妻子的腰椎不好,大女儿去年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全家6口人,4个‘病号’,孩子还要上学,生计只能靠我一个人种地。”

  负责联系张德贵一家的帮扶干部、关山乡计生办主任陈新涛说:“对于因病致贫户,我们首先充分利用政策进行兜底。近年来,县里将所有参加新农合的贫困户、低保户所缴纳的保金,拿出一部分放进保险公司投保,贫困户的治疗费用在新农合进行报销后,自付费部分先由保险公司按比例报销,其余部分由民政部门按不低于70%的额度进行救助,把贫困户的看病费用降到最低。”

  “对于像张德贵这样负担较重但又有一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短期内进行政策兜底,增加其政策性收入,可以有效帮他渡过难关,投入下一步的发展之中。”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驻徐家湾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李向东说,去年,结合永靖县创新实施的城乡低保听证评议制度,他们充分发挥省高法的优势,积极探索将法制理念引入低保听证评议工作,使之更好惠及张德贵等贫困户。

  记者了解到,去年,张德贵家获得的低保、社保、农资补贴、义务教育补助等财政转移支付的惠农资金达7349元。

  “减轻了张德贵的负担,还得想方设法帮他增加收入。”陈新涛说,徐家湾村海拔高、气候凉,适宜百合种植,村民们也有种植百合的习惯,但面积不大,主要作物仍是传统的小麦等,收益不高,张德贵家也是如此。针对这一情况,去年春耕备耕时,乡上在为所有贫困户统一提供肥料、籽种的同时,通过技能培训、开会等方式,积极引导他们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收益相对更高的百合产业,并向他们发放了籽种补贴。今年,打算利用县上创新实施的产业扶持政策,帮张德贵等贫困户争取1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进一步扩大百合种植面积。

  去年,张德贵家增种了3亩百合。“百合的生长期需要3年,去年我家百合虽然只卖了1万元,但以后的收入肯定能好很多。”张德贵说,更让他高兴的是,去年5月,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他家获得了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通过拿这笔钱在当地企业入股,年底还拿到了3000元的分红。

  离开张德贵家时,海拔2300米的徐家湾村山梁上飘起了小雪,地上已是白茫茫的一片。虽然气温已低至-13℃,但张德贵言语间透着温暖的气息:“瑞雪兆丰年。今年的年关虽然手头还是紧一点,但日子比去年好了,希望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手记

  甘肃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像临夏州一样的民族地区更是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长期奔走在这些贫困地区,我们注意到,在甘肃有许多跟张德贵一样的贫困户,有通过发展产业脱贫的可能,但由于其自身寻求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或者受家庭成员常年患病、残疾等种种因素影响,谋求发展的脚步受到了限制或者拖累。这一类贫困户既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往往是检验地方政府能否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的试金石。

  正如省、州、县、乡四级政府部门及其派驻关山各个贫困村的帮扶干部们想的一样,要让这一类贫困户早日脱贫,需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及扶贫政策,在短期内对他们进行兜底扶持,帮他们减轻负担,以便他们轻装上阵与贫困较量。另外,更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一类贫困户,在帮他们尽快提升能力素质的同时,更要紧紧立足实际,因地、因户制定适宜的脱贫路径和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他们增加收入,切不可盲目求高求大、操之过急。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