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黎平县洪州镇:新“三化”吹响农业产业现代化民生保障“协奏曲”
来源:中国农民网 | 作者:邹书凯

中国农民网贵州讯   (记者   黄庆松)  近年来,黎平县洪州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依托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坝区2个,200亩以上坝区3个,坝区总面积4700余亩的坝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标准规模化农业产业,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化、保姆服务统一化、集中发展规模化的新“三化”发展模式,保障了产业发展要素,让产业发展有底气,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纵深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驻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微信图片_20220514202638

       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在推动坝区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洪州镇针对前期群众土地流转困难的问题,镇、村两级逐户研判,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以资租地、以物赁土地、以土换土等土地流转模式,让群众结合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土地租赁方式。集中流转土地让群众直接获取了租金,让劳动力得到了解放,让群众从过去被动流转土地向主动要求流转转变。目前,全镇村集体完成坝区土地流转3980亩,坝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8.2%以上,集约化管理使用土地,加快了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

微信图片_20220514202654

       同时,镇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明确龙头企业负责“统一成本核算、统一组织种苗、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业保险、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管理团队、统一保底收购”;合作社负责“统一宣传发动、统一流转土地、统一组织劳务、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采收”;农户负责按要求统一种植。“861”产业发展模式,解决了产业发展中资金筹措困难、技术指导欠缺、销售等难题,从根本上解决群众产业发展存在顾虑、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打开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合作社实施72亩“稻+蛙+鱼”模式试验点,亩产收入预计达4万元,如果可行,明年再扩规模,我们农田既保障粮食收入,又增加农民增收,确保‘双赢’局面,”洪州村集体合作社负责人荣国斌介绍说。

微信图片_20220514202705

       此外,洪州镇结合实际,采取多项硬举措保护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300亩以上。印发了《黎平县洪州镇2022年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将严禁土地撂荒、土地非粮化的政策,宣传到村、到寨、到户,营造浓厚氛围,让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意识入心入脑;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组织召开粮食生产专题会议,将全镇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层层压实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

微信图片_20220514202723

      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树立新粮食安全观为目标,坚守耕地红线、加强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推进物资、农技和订单保障,全力确保粮食安全。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对全镇需维修、新建水渠进行摸底,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实施水利、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涉及的农田水利项目,对全镇水渠进行修缮,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筹推进各项农机化工作,通过申报财政衔接资金项目75.7万元用于购买大型全喂入联收割机2台,大中型拖拉机2台、大型旋耕机2台,毯状播种机1台,插秧机1台,切实提高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落实“订单农业”机制,积极推广实施订单农业生产,全面推广农业“菜单式+包干式托管”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在全镇坝区推广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服务托管包干模式。

微信图片_20220514202739

    “截止目前,全镇共摸底统计高产示范田1200亩,统一社会化服务管理1600亩。下一步,洪州镇将继续推动冬闲田轮作,通过提升土地地力,扩大经营规模,探索稻+油、稻+蔬菜、稻+蛙等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综合经济能力,让田野有风光、仓里有油粮、兜里有钱饷,农民有盼头,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洪州镇党委书记杨秀智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