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河北频道!
鹄突地村的榜样夫妻
来源: | 作者:admin

   在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姚家房镇鹄突地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56岁的王汉印和妻子翟桂英刚从地里干农活回来,由于长期务农,他们的双手很粗糙,细看有许多老茧和细碎的裂痕。正是因为他们的勤劳,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还供出了一对大学生。王汉印夫妻人性善良、孝顺老人,在村里被大家熟知,两个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更是让街坊邻居羡慕不已。

  孝老爱亲

  翟桂英在家里排行老三,20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大她5岁的王汉印。王汉印是阳原县大田洼乡官厅村人。由于翟桂英家里姐妹四个没有男孩,结婚前翟桂英和王汉印一番商量,王汉印从此成为鹄突地村的上门女婿。

  王汉印和翟桂英从小在农村长大,家庭条件差,翟桂英结婚时父母连一双筷子都没有给置办,更别说盖房了。结婚后王汉印跟着翟桂英住在了岳父母家,夫妻俩一边种地,一边打临工。经过努力,4年后终于搬进了自己的新房。在与父母住在一起的4年间,王汉印和岳父母相处得十分融洽,王汉印是外地人,翟桂英父母就把他当成亲生儿子看待。王汉印也把岳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岳父去世后,王汉印主动提出让翟桂英将岳母接到家里养老,1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直至岳母去世。

  1990年,王汉印的三弟王汉鹏不想在老家务农,便从阳原老家来到鹄突地村投奔哥哥,学习木工手艺。不到20岁的小叔子独身一人来到村里,翟桂英便将小叔子留在家中吃住,丈夫和小叔子一起去干活,翟桂英就在家里给他们洗衣做饭。当时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是翟桂英从未嫌弃过。小叔子结婚,翟桂英和王汉印担当起了父母的责任,尽心尽力为小叔子张罗着婚事

    邻里互助

  在鹄突地村,翟桂英和丈夫是出了名的热心肠。王汉印练过一段时间的毛笔字,闲暇的时候,王汉印总爱把他珍藏在书柜里的“文房四宝”拿出来舞文弄墨地过过瘾。每年临近春节,邻居们就都拿着红纸来找王汉印,让他帮忙写春联。看着桌子上一摞摞的红纸,王汉印打心眼里高兴,他知道,乡亲们让他写春联不是因为他字写得有多好,而是源自对他的信任,而王汉印恰恰很乐意去做这些。

  村里有一位村民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在村里组织捐款活动的时候,王汉印一家碰巧出门在外。他们回来后听说了捐款的事,夫妻俩主动敲开了患病村民的家门,硬是将50元塞给了病人家属的手中。

  一位姓王的邻居外出办事,将家里养的毛驴托付给翟桂英照料;附近的邻居腿脚不好,每到种地的时候,王汉印都会帮着邻居浇地、干农活;隔壁老大爷身体不好,家里买米买面王汉印总给张罗着搬回家;村里的红白喜事,只要是需要帮忙的,王汉印夫妻都会争着抢着帮着干。当王汉印说起邻里互助的那些事,他说:“照我们看来,这些都不算事儿。”

  教子有方

  在村民们的眼里,王汉印夫妇性格善良、孝顺老人、爱护子女,十分好相处,最让人眼红的是他们培养出一对大学生儿子。在鹄突地村,供出2个大学生的家庭屈指可数,翟桂英夫妇成了村里人学习的榜样。王汉印的大儿子王子龙大学毕业后,现在宣钢工作。二儿子王子云去年刚刚考上哈尔滨林业大学,就读电子机械专业。

  谈到对孩子的教育,翟桂英说:“孩子们要优秀,要成才,必须要有好的家庭环境。”王汉印和翟桂英从结婚到现在,夫妻俩从来没有吵过架。虽然在农村生活,但是王汉印夫妇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想起自己当年错过了读书的机会,王汉印总觉得是人生中的缺憾,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在翟桂英家一间房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这种情况在村子里并不多见,其中有一半是王汉印给孩子们买的。

  让王汉印夫妇感到欣慰的是,两个儿子不仅都顺利考上了大学,而且都很懂事。二儿子王子云上高中的时候,每当放假回家,都会帮着父亲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家里养猪,王子云不嫌苦累,跟着父亲清理猪粪。上了大学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王子云在外干起了家教。

  大儿子结婚后,为了方便照顾孙子,翟桂英让儿子一家住在了她家里。三代同堂,共饮一缸水,同吃一桌饭,在这个不大的农家小院里,翟桂英一家的生活其乐融融。这样看似平淡的生活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成了村民学习的榜样。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