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山东频道!
蹲点调查 | 山东德州:以工代赈,扶志扶智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张海峰 贺莹莹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务工群众尤其是一些劳动能力较弱的农民工就业难度普遍增大,国家适时大力开展以工代赈,对稳就业、促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记者从在德州召开的全省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暨专题培训会上获悉,今年全省已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47个,带动群众务工11.9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8亿元,并首次被纳入以工代赈中央投资支持范围,是唯一获得支持的东部省份,其中德州市获批额度位居全省首位。推进以工代赈,德州进行了哪些探索?

  农活不耽误,还能照顾家

  8月14日上午,在宁津县农产品骨干保险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工地,建筑施工已经接近尾声,多栋楼拔地而起。该项目是2022年省重大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冷藏能力达8万吨,提供“厂门口”到“家门口”一站式配送,打造专业生鲜冷链供应商。

  周华德趁着天凉快,正在打灰,忙了大半个上午,他擦了擦脸,喝口水稍事休息。

  周华德是宁津县相衙镇孔圣庙村人,已经在这个工地干了小半年的活儿。之前,他在天津河北一带的城市建筑工地上干了近20年,这几年明显感到活儿不好找了。年初村干部给他介绍活儿干,他赶紧应承下来。“上个月发了将近4000元的工资,农活不耽误,还能照顾家,工资按时发,这就很好了。”

  “作为储备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我们在项目开工前便明确了安装工、司索信号工、钢筋工、木工、电工、搬运工、看护员等岗位,然后再通过乡镇人社所(以工代赈办公室)给我们提供名单匹配,尽量实现人岗最优配置,劳资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就业协议。”项目的施工方济南铸诚建筑有限公司劳资员孙浩介绍,这些岗位相对是专业程度较低的,但都是项目正常所需。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吸纳以工代赈务工人员75人,发放劳务报酬156万元,平均每人每月3600元;同时开展技能培训4次,务工群众在增收的同时提升了技能水平。

  宁津县大曹镇大曹村的供水管道提升工程也已经结束,村民孙茂奎告诉记者,“这是为自己村干活儿,干得带劲啊,还不耽误接孙子孙女放学。”

  “管线老化跑冒滴漏,多出来的水费只能大家伙儿一起分担。如今管线更新,一户一表,用多少水清清楚楚。”此次改造共涉及村里184户村民,大曹村党支部书记宋强一直盯着,“施工前乡镇以工代赈办公室传我一份名单,我在微信群里挨个通知,30多个村民报了名。”

  政策来托底,服务打工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2014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该办法强调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以工代赈、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等内容。根据要求,这些项目在可研报告中,就需要明确哪些环节能实施以工代赈,大约能提供多少岗位和报酬,务工群众从哪里来,谁来组织等等。

  宁津县发改局副局长吴延筱介绍,以工代赈主要是指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扶志扶智,多劳多得,特别是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努力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以宁津县为例,去年以村为单位,摸清有意愿、条件适合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人员底数,建立了以工代赈项目劳务人员和报酬发放台账,健全完善年龄、个人特长、岗位诉求、身体状况等信息内容,实行动态管理。还开发赈银直联管理系统,每个月10日之前施工单位通过银行将劳务报酬统一发放至以工代赈人员社保卡,并通过手机短信反馈给县发改局、项目主管单位、镇以工代赈办公室,同时上传系统。

  宁津县大曹镇镇中心的就业服务中心同样也是乡镇以工代赈办公室,在手工制作区域,几名农村妇女正在制作珍珠包,每个手工费20元,由镇上统一对接企业销售。据大曹镇人大主席刘娜娜介绍,大曹镇充分利用以工代赈、公益岗等扩容提质契机,把更多需要就业群众的信息掌握起来,开展就业培训等活动,“最终目的都是提供更多的岗位,让群众通过劳动增收致富、提高素质技能”。

  记者翻看宁津县登记入库人员台账,2377名登记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这部分打工人往往在城市难以立足,但仍然有很强的就业务工需求,以工代赈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托底作用。孙浩坦言,虽然现在工程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还有很多工种是机械代替不了的,有很多从城市工地退下来的老工人经验丰富,干起活儿来也踏实认真。“对一些身体上有各种状况的工人,避免让他们从事一些风险较高的工作,管理上注意让他们互相照应监督;除了签订劳务协议,也购买了商业保险。”

  近几年,很多基建和重点民生项目上马,这些项目多数确定性、持续性强,工资发放有保障。2022年,宁津全县12个以工代赈项目直接带动98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累计发放劳务报酬1442万元;今年11个项目又可带动212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月均工资4000元左右。

  领域渐拓宽,培训强技能

  德州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动力大市,全市16—6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约有300万人。德州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在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中,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业岗位安置就业。

  去年以来,德州按照“乡镇预选、县级初选、市级遴选”三级遴选机制,2023年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57个,总投资193亿元,预计雇佣农村劳动力21453人,发放劳务报酬3.8亿元。重点工程项目涵盖农业农村领域如齐河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交通领域如宁津县国道104拓宽改建项目,水利领域如临邑县第二水库项目,城镇建设领域如夏津县市政水气暖管网建设项目等。

  日前,记者在禹城市房寺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提升项目现场看到,30余个身穿印有“以工代赈”橙色马甲的村民正在进行挖槽、回填、砌砖等。禹城市发改局副局长李葆说,去年禹城市首先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选取了16个技术门槛低、投资规模小、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今年又逐步拓展领域,将2023年实施的23个重大项目纳入以工代赈项目库。

  德州市要求,在保证原有组织管理方式基本不变和工程质量进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项目开工前,由项目所在乡镇按照以工代赈务工人员台账登记的技能现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岗前技能等培训;项目建设中,组织开展岗中培训,有效增强项目建设质量;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的后续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让部分有条件的务工群众实现“临时工变固定工、农民工变产业工”。

  宁津县委书记高善玉表示,将进一步拓宽以工代赈实施范围,以政府投资项目为主,并尽可能多地推广到国企项目、PPP项目、金融工具项目等适合以工代赈的项目中,深挖用工潜力,拓宽就业渠道。(张海峰 贺莹莹)(完)

【责任编辑:张建波】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