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西行博尔塔拉】之五|血脉里的“红星之旅 ”
来源:张万振 | 作者:张万振

  【西行博尔塔拉】之五|血脉里的“红星之旅 ”

  张万振

  如果希望有颜色,那么一定是红色。

  在中国地图“公鸡”的尾巴上有一块与哈萨克斯坦交界的地方,驻扎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这是天山和阿拉套山相夹的一块盆地,壮阔而又荒僻,双河市,这座正在蓬勃崛起的新城,带着厚重朴实的历史气息,带着昂扬向上的勃勃生机,向我们走来。

  走在如今的双河市,光明桥文化景观柱、广场文化柱、双河都督府……每一处建筑中都带着浓浓的历史人文气息,让人不禁想去探索了解这座小城的历史。

  城市中心,矗立起一座地标建筑---第五师双河市陈列馆,那里的一抹红色成为人们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成长历程的最好途经。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4年中央政府决定在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人,来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来自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军队,来自五湖四海,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

  第五师,红星之师,一支威武之师、光荣之师。她从南昌起义走来,上井冈,走长征,杀日寇,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民族解放立下不朽功勋。

  为了边疆的稳定与繁荣,五师人征尘未洗、鞍马未歇,凯歌西进,剿匪平叛,铸剑为犁,筚路蓝缕,先后在哈密和博州建立了两个垦区,扎根戈壁荒漠,建功边境一线,用忠诚和汗水铸就了不朽丰碑。

  陈列馆中的点滴如游鱼细沙,缱绻浪花,便是双河流域的风景,埋首于“红星耀双河”这一主线,就像徘徊于河边广茂的大地,风光入眼,轻声入耳潺潺流水,便把感动淌满心间。

  在陈列馆,读“红星之旅”,万千思绪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游走。

  一

  公元1959年12月28日,太阳刚从哈密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的历史便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迁先遣队出发了。以师长翟振华为首的15人西迁先遣队于1959年12月31日到达乌鲁木齐,他们在乌鲁木齐过完元旦后,即刻向新的战场——博尔塔拉进发。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王震将军率部队凯歌进疆,展开了建党建政、大规模的生产建设、剿灭叛匪的工作。从1960年到1963年,五师奉命从哈密西迁博尔塔拉,扎根边境前沿,建立亦劳亦武的边防农场带。

  一直以来,兵团五师武装民兵们亦劳亦武,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优良的军事素质,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发展新疆地区的生产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步一个阶梯,每一级阶梯都代表着一个重大历史节点,让人清晰的看到了五师双河市的历史发展脉络。

  农五师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六军十六师,这支部队曾经参加过南昌起义、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战、百团大战和延安大生产运动。她的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六军十六师(教导旅)。是由中央红军一军团侦察连、鄂豫皖红二十五军的二二五团及陕北红二十八军组编发展而成的。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在延安保卫战前,被党中央授予“红星部”番号,1949年跟随王震将军凯歌进新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神圣任务。       1950年,五师进驻哈密地区,进行土改、剿匪、反霸,创建了哈密垦区。1953年5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农业建设第五师。1963年1月,根据戍边需要,全师从哈密迁至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乳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这是唐太宗李世民曾为双河地区留下的诗句。公元658年,唐朝设双河都督府,从此,一座古城,名载史册。

  从荒漠戈壁到青青绿洲,从艰苦简陋的地窝子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代代兵团五师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扎根边疆,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开发建设边疆精彩篇章。

  “西来异境,世外灵壤。”这是古代文人对双河地域的形容、赞美,双河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屯垦的历史写在这爿大地上。

  时间阶梯的尽头,红色的背景墙、一颗颗金光闪闪的五角星---“红星耀双河”。

  几十年间,五师开辟了哈密和博尔塔拉两个垦区。

  走人展厅,第五师双河市陈列馆里每一幅照片,都是五师人历史瞬间的写真,每一段文字都是五师人的人生纪实,每一件实物,都是前辈生活的真实记录。

  人们在这里追寻五师历史、景仰感人故事、品味军垦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西来异境 红星闪耀”、“凯歌进疆 屯垦戍边”、“时代召唤 再创辉煌”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成就,感悟第五师由屯垦戍边到建城戍边的辉煌进程。

  二

  屯田戌边是中原王朝治理边疆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史料可见记载始于汉代。屯田解决了边疆军队的补给问题,改善军民生活条件,同时也为戌边储备了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对于边境安定、领土完整、中央政权稳固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汉以后的各王朝都将屯田戌边作为其治理边疆的重要政策。

  新中国成立伊始,王震将军率部队凯歌进疆。

  栩栩如生的大型浮雕和雕塑,生动再现凯歌进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手握钢枪、肩抗锄头的军垦战士塑像,代表着五师肩负着屯垦戍边、维稳戍边的历史重任、特殊使命。

  历史的镜像回放在哈密地域:1959年1月,红星农场恢复农五师原建制,但由于大批干部职工调往其他垦区,当时全师总人口仅有2.1万人,播种面积仅有21万亩,总规模相当于一个大型农场。

  农五师西迁博州动员大会的场景格外引人注目:1959年,时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兵团党委第二书记、第二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还兼任国家农垦部副部长,主持兵团日常工作的张仲瀚,指着新疆地图最西边的一块地方---中苏边境的博尔塔拉,对农五师师长翟振华说:“在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版图上,只剩下这里还没有兵团的营盘,那就由你们去开发吧。”

  在当时,与苏联接壤的博州边防力量亟待加强;博州人口较少,有充足的水源和大片水草丰茂的土地,足以建立一个颇具规模的垦区。

  与农五师领导谈到去博州发展的前景时,张仲瀚说,中苏友谊铁路正在兴建,农五师到博州建设新垦区,守住了新疆铁路的两头。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把这一地区建设好,变旧貌为新颜。

  年元旦过后,农五师从哈密的各单位抽调干部、技术人员3000余人,乘大卡车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开发博乐垦区的二次创业。 西迁先遣队到达博乐,受到博州党委和政府的热烈欢迎。 师长翟振华向博州党委书记谢玉田递交了自治区农村工作部吴建群部长的亲笔信。谢玉田高兴地说:“欢迎农五师来博乐建立新垦区,让我们互助互勉,共同繁荣博州经济,保卫边防。”

  镜像中,这是一座边陲小镇,房屋是低矮的平房,烟囱里冒着青烟,给寂静的街道平添了几分活力。农五师在盐碱地、戈壁滩、高寒地、大风口,开垦建设红星十一场到红星十六场共6个农场,即现在的八十三团、八十四团、八十六团、八十七团、八十八团和九十团。从此,农五师东戍哈密,西守博州,有哈密、博乐两个垦区。

  年8月,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加强边防的决定,发出了《关于建设边境农场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命令农五师前往博乐地区建立边境农场。

  年2月,农五师大批干部职工及家属陆续由哈密向博乐搬迁,至月底基本搬迁完毕。师部迁博乐后,与博管处合并,博管处建制随即撤销。农五师以博乐为重点,在博乐、温泉、精河一线扩建和新建一批劳武结合的农场。

  农五师师部搬迁到博乐后,张仲瀚在干部大会上反复强调,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致力二次创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化边境农场;要搞好兵地关系和民族关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全力以赴支援地方建设。

  为使农五师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从1963年到1966年,在张仲瀚的主持和协调下,农四师三牧场、工一师沙山子农场、工一师温泉农场、农七师高泉农场托托分场、工二师十一团精河农场等先后移交给农五师管理。为使农五师在博州扎下根,张仲瀚还指示,将农五师开垦的一些样板条田及部分农机具交给地方,支援地方农场、公社建设。几十年来,农五师在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经济融合、保卫边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让人泪目,从荒漠、戈壁、流沙到青青绿洲良田,从简陋的地窝子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陈列馆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和统计资料及珍贵的军垦文物形象展现兵团五师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发展成就。

  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撤销,其所属的农五师并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博州农垦局,受博州党委和自治区农垦总局双重领导。1982年4月1日,农五师恢复原建制。

  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彰显了几代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传承历史文化血脉,赓续奋进力量。

  从公元658年唐朝在博尔塔拉河、精河交汇处设置双河都督府,到1949年屯垦戍边,再到如今的建城戍边、维稳戍边,第五师双河市的历史源远流长。丝绸新城的建立,是陈列馆浓墨重彩的部分。

  在双河城市沙盘的地域,一幅幅城市风景图引人注目。

  年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在塔斯尔海垦区成立双河市,几代军垦人的梦想得以实现。在城市建设中,五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和运营城市,让城市经济成为“一主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翼。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坚持引绿引水引自然雕塑入城,以文塑城,实施城市绿化、生态水循环等工程,着力构建“五湖四水六园”,打造“丝路明珠、灵峪双河”

  生态宜居宜业的森林城市。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灵魂。焕发文化魅力,方能彰显城市独特风采。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打造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双河将中华文化、兵团文化、红色基因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了双河都督府、将军山、滨河如意文化主题公园等一系列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建筑和设施。承载着极其重要历史记录、展示、传承使命的“红星耀双河”陈列馆,致力于完整呈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六军十六师军史和战史,发掘老一辈兵团人剿匪反霸、建立政权、开荒造田、创建垦区背后的深邃思想和精神宝藏。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五师三代军垦人的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的军垦人把忠诚和热忱献给了祖国,用热血将戈壁荒滩浇灌成绿洲,以守边戍防、民族团结为己任,团结奋进,继往开来,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座绿色新城在祖国西部边陲悄然崛起。

  “红星之旅”,带给人们的不仅是难忘的历史,更多的是灵魂的震撼。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