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浙江频道!
炼钢炉前的“工人技术专家”
来源: | 作者:admin

    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起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转炉炼钢厂工作。他摸索总结出的一套炼钢操作技术,成为浙江省首批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浙江省劳动模范、勇克时艰优秀职工,杭州市“十佳”外来务工青年。

  从22岁招工进厂,祝志胜的苦乐收获就与火热的钢铁熔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8年钢炉前挥洒汗水,18年“三班倒”坚守生产一线,18年潜心钻研操作技能技术。熊熊炉火,见证着他成长为“工人技术专家”的每一个足印。

  如今,由他总结、以他名字命名的“祝志胜提高转炉钢水收得率操作法”,已在全厂16个小组推广应用,每年可为企业多创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从普通炉前工,到炼钢“土专家”

  1991年,杭钢集团在浙中山区武义农村招工,高中毕业后在家种田的祝志胜被招进厂。

  进城当工人的高兴劲还没过,祝志胜就开始体验作为一名钢铁工人的辛苦和不易。

  第二年定岗的时候,祝志胜被分到转炉厂当炉前工。这不仅是个体力活,而且环境温度高、粉尘多,条件相当艰苦。“炉子最高温度有1700摄氏度,当时还不是全封闭,火焰和粉尘扑面而来,没有空调,除尘设备也不如现在。常年是一头汗、一脸黑,身上厚厚的工作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可祝志胜一直记得父亲在信中叮嘱的话:“进城当了工人,就要好好干,要对得起自己的岗位。”

  带他的师傅注意到,这个话不多的小伙子是个有心人,一边干着炉前杂活,一边处处留意学习。到1994年,祝志胜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地炼钢了。几年锻炼下来,祝志胜练就一手“绝活”,看火焰颜色深浅不同,就能判断炉内钢水温度高低、里面含各种合金的成分是什么。其中微小的差距,可能影响出钢质量,甚至导致整炉钢水报废。工友们说:“阿胜看炉温,误差不超过5度,准得很。”他带过的班组,从未发生钢水报废的事故。

  在不同的岗位上,祝志胜总是喜欢钻研技术问题。这些年,他养成了一个习惯,下班后把当天炼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记下来,上班没时间分析,等到下班后再分析。有空就向老师傅、技术员请教,还买了许多炼钢方面的理论书自学。多年心血凝结成一套“提高转炉钢水收得率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先后成为杭钢集团、浙江省历史上首批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经过祝志胜示范培训,目前这套操作法在炉前16个小组全部推广应用,钢水收得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创造经济效益525万元。

  从技术创新能手,到生产组织好手

  2000年,祝志胜一下子成了厂里的名人,不仅因为他技术创新能力强,更因为他把一个落后班组带成了车间的“领头羊”。

  祝志胜回忆说,那时,车间领导让他担任1号转炉甲班的组长,他有一种“临危受命”的感觉,心里还有几分忐忑。1号转炉甲班的生产指标,当时一直处于各个班组下游水平。上任后,祝志胜就根据班组里每个人的特点作了工作调整,狠抓班组基础管理,并通过班后工作评价等团队互动活动,激发班组员工的工作热情。当年他们就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甩掉落后的帽子。班组转炉钢综合合格率、吨钢铁水消耗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跃居所有班组之首。

  2007年,熟悉冶炼生产各个环节的祝志胜,被调到调度岗位,负责生产组织管理。像钻研操作技术技能一样,他一直在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生产组织能力,凭借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倡导和推广精细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每天,他密切注意着生产现场的动态,及时协调处理工序间的衔接,并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克服生产困难,确保生产组织有力、有序、有效。他接手调度工作短短几个月,所在工班就一改以往生产徘徊不前、整体指标落后的状况。

  今年2月,经过公开竞聘,祝志胜被聘为乙班值班调度主任,全面负责当班生产组织和协调管理。“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老觉得知识不够用,得学习再学习。”祝志胜说,他现在的目标,就是把所在班组带好,带出有劳模风采的好工班。

  劳动者感言:当好一名新时代的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管理能力,要学习,还要学习。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