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浙江频道!
在大海守护平安的“水鬼”
来源: | 作者:admin

    他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平安“水鬼”。他一个猛子扎下去,可以在海里闭气5分钟;肩扛100多斤的铁锚,能在海底行走四五十米。更厉害的是,他脑子里有一幅详细的温岭海域图,遇险渔民只要报出附近礁石的形状,他就能准确找到位置。

  他曾获首届台州市道德模范,第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浙江骄傲——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特别勇敢奖等荣誉。他是郭文标,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一名以解网为生的普通渔民。但他却是渔民心中的“保护神”。对渔民们来说,他的手机就是海上的110。在海上遇险,拨通这个号码,无论惊涛骇浪、环境险恶,他总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伸出救援之手。三十多年如一日无偿守护着附近海域的船只和渔民,在惊涛骇浪中救出730多条濒临绝望的生命。

  惊涛骇浪中抢救渔民生命

  回忆历次救人场景,最让郭文标觉得惊心动魄的,是2005年“麦莎”台风登陆期间的救援行动,那一次,差点把命搭上。

  2005年8月,9号台风“麦莎”袭击温岭石塘渔区,将港内的几个养殖箱锚绳吹断。为了挽回经济损失,8月6日晚上,当地一名网箱养殖户带了3名小工冒险出海,结果被困。晚上7点钟,郭文标接到求救电话后,在狂风巨浪中足足开了40多分钟,终于在乌嘴门坑一带海域的礁石上找到了4个人。刚要调转船头靠近救人,一个巨浪冲来,将郭文标的船头掀了起来,几乎与海面垂直,郭文标双手紧紧抓住船舷,闭上了眼睛。“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我要完了,人也救不成了。”生死之际的郭文标,心里头惦记的还是救人。

  所幸巨浪过后有一个短暂的平静,船又恢复了原状,缓过神来的郭文标这才将人救上。历经辛苦把船驶回,在岸上的人一下子围了上来。“我回来了。”当郭文标嘶哑地吐出这4个字的时候,不少人流下了泪水。

  义务救人却被人误解

  这些年,郭文标没吃过一顿安乐饭。只要接到电话,他就会丢下筷子,一跃而起拿着潜水衣,飞奔出去,变成一个黑影。救人事业几乎占据了郭文标生活的全部。他一直住在海边的石头房里,因为那里靠码头最近,能最快跑去救人。

  郭文标总是随叫随到,但救人这份活计,却是义务的。2003年11月23日,闽连渔运3511号在钓浜龙鼻头海域触礁,船上17名船员的生命岌岌可危,但郭文标不仅把17名船员挨个拉上自己的船只,并从常人不敢涉足的石板门航道拖船返航成功。而当福建船老大拿出船上的所有3万多元现金感谢他时,他却坚决婉言谢绝……“人家已经落难了,怎么还能收钱呢?”

  这30年来郭文标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帮过往渔船、货轮排除螺旋桨故障,俗称“解叶子”为生。每周一次清理海底垃圾,捞起烂铜丝、钢铁,上岸出售也能赚点钱。就是这样,也有被人误会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当地谣传郭文标获得政府好几万元的奖金,于是,郭文标的救人壮举成了理所当然。更出现了2010年5月带病数日救援反遭殴打住院的事件。有人看不下去了,劝郭文标不要做了!他却说:“万一你在海上有什么三长两短,却喊不到帮忙的人,那该怎么办?”

  自掏腰包建民间海上救助站

  就这样,郭文标顶着委屈,忍住遗憾,将“傻事”一路做下来。

  郭文标经常到外海去救人,经受大风大浪,小机帆船显得力不从心,2009年他贷款200多万元造了一条41.5米长的大船用以救助;2010年他自费150多万元建造了全国首家海上民间救助站;2014年12月,他自费450万元建造大马力大型救助船用于海上救助。在他的感召下,海上平安民间救助队已经扩展到20多人,并带动石塘镇越来越多的渔船和渔民自发地加入义务救援的行列……自然,他变得更是不着家了。

  郭文标出名后,市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劳动模范、感动台州十佳人物,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先后与他结缘,但荣誉并未成为他的包袱,在沿海渔民的眼中,他依旧是那个不修边幅、古道热肠的憨厚渔民。郭文标说,“其实除了水性好我没有其他的长处,在海上救人救船是我应该做的,能帮到别人心里才踏实。”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