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浴火重生三十年:生态大恢复转型大提速
来源: | 作者:新华社

大兴安岭浴火重生三十年:生态大恢复转型大提速 

  新华社哈尔滨5月17日电(记者 王凯)三十年前,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1万公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经过三十年的恢复,如今林区火烧迹地上生态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经济转型也不断提速。

  当年的那场火灾过后,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到1988年,全部恢复了火灾烧毁的林业企业生产设施、居民住房以及社会公共福利设施。在此基础上,大兴安岭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更新、天然更新和封山育林等方式,使昔日裸露的焦土重新披上了绿装。

  记者在当年受损最严重的漠河、图强和阿木尔沿途行车时看到,道路两侧的火烧迹地已经被一望无际的茂密人工林所取代,经过三十年的生长,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更新林已达到碗口粗,林内各种野生植物枝繁叶茂。据漠河县专职防火副指挥王立才介绍,三十年来,大火烧毁的区域已生长出100多万公顷新生林,漠河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2.27%,已超过三十年前的水平。

  近年来,伴随着“天保”工程和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在大兴安岭的实施,“一米商品材不能采、不能动”成为林区人的共识。截至目前,大兴安岭全区有林地面积684.1万公顷,较2014年停伐前增加了440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82亿立方米,较2014年前增加了0.22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1.91%,较两年前提高0.05%,林区生态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三十年来,大兴安岭林区不仅在生态资源上得到了恢复性增长,在林区经济转型上也不断提速。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行署专员、林业管理局局长苏春雨说,过去三十年,大兴安岭地区发挥优势潜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转变发展方式,林区转型不断提速。林区围绕基础在绿、潜力在水、希望在山,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科学开发经营生态和林下资源,将生态价值附加到产业产品之中,初步构建起冰雪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林区经济也伴随着改革转型实现了提速增长。

  大兴安岭,这个我国北方天然绿色屏障正愈发生机勃勃。(完)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