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部门援青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郜晋亮

  经过近3年的艰苦努力,作为浙江农业援青队伍一分子的顾留祥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和当地农牧民抗风沙、抗严寒,在氧气较稀薄的海西州戈壁高原的盐碱荒地,成功培育出硬枝插扦高温育苗技术的黑枸杞苗木,并实现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如今,两万亩茫茫高原戈壁荒漠终于被改造成一片健康绿洲,不仅实现了产业发展,而且探索出了荒漠化治理的成功模式。用顾留祥自己的话说,他的工作只是农业援青的一滴水。

  2014年8月,农业部在青海西宁举办全国农业援青合作对接活动。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活动并指出,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立足青海省藏区农牧业实际,重点突出生态援助、项目援助、智力援助、市场援助等四个方面,努力搭建农业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合力推动青海省藏区农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从此,农业援青掀起热潮。

  3年来,正是像顾留祥这样的一滴又一滴水,才汇聚成了农业援青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河。

  生态优先,建起来的都是绿色产业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区,是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时任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农业援青工作正是基于对青海特殊生态地位的战略性认识,秉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开展生态援助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发展,不断推动青海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

  昔日戈壁高原的盐碱荒地通过改良和整理以及黑枸杞苗木的种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提高,防沙固沙能力大大增强。顾留祥说,如果将绿色和产业分开来说,绿色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产业则是要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带动当地农牧民参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如果说这只是农业援青建起来的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那么更高层次、更高规格的绿色产业就应该大书特书。一个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转变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机制为重点,以实现草原保护、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探索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作为核心任务的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已成为青海畜牧业转型发展的典范。

  时任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表示,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下,青海牧区人草畜矛盾突出,现有的草地资源已无法承载牧民持续增收的需要,局部地区已失去支撑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对青海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农业部同意在青海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

  这是农业部开展农业援青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绿色产业的力量。在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超载放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解决,青海草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在三江源核心区内的黄南州泽库县68万亩黑土滩如今已减少到17万亩。

  智力支持,留下来的都是远虑良策

  在青海省2016年对口支援农牧业发展情况报告中简要地写着这样一段话:北京市农委先后在玉树州举办4期培训班,培训120人次;江苏省农委与海南州交流互访36次,举办培训班4次;山东省农业厅选派专家30余人在海北州开展技术指导,培训技术员586名……

  虽说是一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数字,但是在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有农业援青省市农业技术专家辛劳的汗水,也有农业援青省市相关单位的默默付出,更是农业援青省市对青海高原的一份大爱。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在让当地农牧业部门大开眼见的同时,也悄悄地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

  青海省农牧厅厅长王玉虎感慨道:“青海农牧业要走出去,就一定要发展智慧农牧业,要重视和打造高原生态特色农畜产品品牌,扩大高端销售渠道,才能真正促进农牧民增收。这些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离不开全国农业援青人才队伍的把脉问诊与建言献策。他们作为人才,又为我们培养人才,这才是青海农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除此之外,农业部连续多年委派干部到青海省农牧厅、黄南州河南县挂职,同时农业部接收青海农牧干部到部里挂职锻炼;各农业援青省市农业部门也委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干部和技术团队到青海地方挂职开展工作。双向挂职交流的农业援青深化人才交流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青海省农牧厅副厅长孙文龙说:“深化与创新农业援青人才交流机制,一来可以引进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补青海农牧业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短板;二来可以让这些技术人才为青海当地培养更多的农牧业技术人才,增强青海农牧业发展内生动力。”

  在农业援青工作3年期满时,农业部援青干部、河南县副县长李蕾蕾选择留下来再干3年。李蕾蕾说,继续留下来为的不仅是兑现当初的承诺,帮助河南县摆脱单纯依赖天然草原放牧、靠数量规模粗放型增长的发展困境,走出一条载畜量控制、草地生态保护、产业转型升级、牧民收入增加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也是把自己为河南县长远考虑的发展良策付诸实践。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