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读报:八部委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来源: | 作者: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8年1月26日,各家报纸及官网头条重点关注八部委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和“十三五”规划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一行三会”、海洋局、发改委等八部委日前联合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
  《意见》围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银行、证券、保险、多元化融资等领域的支持重点和方向,统筹优化金融资源,改进和加强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服务,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股权融资方面,《意见》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成熟涉海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要探索建立海洋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中小涉海企业的培育、筛选和储备。
  在保险方面,强调规范发展各类互助保险,探索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加快发展航运险、滨海旅游险、环境责任险等,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资金通过专业资产管理机构、海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投资力度。
  《意见》也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保障,包括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等。——编者注
  【2018年1月26日各大报头版头条】
  除了共同关注八部委加强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闻,各家报纸或官网头条新闻关注点均有不同。以下为今日各报头版头条内容。
  中国证券报头条关注: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提速
  2017年,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基础体系日益完善,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认为,我国绿色金融呈现全面提速的良好发展态势,走在了国际前沿。一方面,顶层设计和基础性制度安排日趋完善。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统一的绿色项目界定标准、绿色金融标准等各项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在浙江、广东等五省(区)设立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绿色投融资工具日益丰富,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亮点纷呈。由中国倡议设立、人民银行担任共同主席的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提出的倡议写入G20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大大推进了绿色金融议题的全球主流化进程。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实证研究显示,注重气候、环境因素的绿色投资往往长期收益更高,波动率也较小。从近几年接触的几百个绿色项目来看,大部分是赚钱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已有逾260家绿色基金发起设立,绿色ABS、绿色ETF等绿色产品创新的发展也非常快。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转型将在未来五年和更长时期内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环保“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国家层面五省(区)八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出,为我国未来绿色发展探路。各个层级、不同主题的环保督查、专项整治力度不断加大。
  随着国家战略不断推进,绿色产业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同时,金融制度的创新和监管机构的引导也会促使金融机构把资金投入绿色领域。——编者注
  证券时报头条关注:征信成本一年一个亿
  继高企的获客成本后,征信数据调用正成为国内众多普惠金融疾行军一块隐性的、数目不低的成本。 监管方面一直希望贷款类机构能真正践行小额、分散的普惠金融之路,然而,如果放款机构的人均借款额只能维持在区区几千元的水准线、贷款定价还不能过高,此外放款机构还要负担数千万级借款人、人均数十元的征信查询成本,对于本身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来说,负担并不算小。
  证券时报记者实地调研7家放款类机构(含贷款交易撮合平台)。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作为普惠金融践行者,或者说希望以普惠金融为目标的机构,他们普遍呼吁,希望借款征信查询成本能够进一步降低,再普惠一些;或者,在同样的成本范围内,获取的数据能够更加精准有效。
  从记者获知的3家公司情况看,征信查询占运营成本的比重,最低的是苏宁消费金融,征信查询成本占比为10%;还有两家分别为20%和30%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出于自身业务保护和商业利益的考虑,各平台不愿主动将数据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各家平台对于个人信用评价的模型算法都不太一样,出于保护个人信息的考虑,各家平台对外输出的通常是针对个人标签化的信用评价,而非涉及隐私的个人具体信息。——编者注
  经济参考报头条关注:农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加速完善
  《经济参考报》1月26日报道,《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今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分两路全方位推进,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承包关系方面,将衔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确权颁证登记等;土地征收等三项改革方面,将逐步扩大试点,加快法律修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等。专家表示,各项土地改革的试点目前仍有很大空间,未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观光、养老度假等新产业新业态都需要用地,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的转折年。
  多位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两大部分内容,首先是涉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部分,包括要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平等保护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经营权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等。
  在完成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要加快数据汇交,实现承包地确权登记信息应用平台初步运行。其中包括加快国家级确权登记数据库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功能模块,强化技术支撑,初步实现信息应用平台的运行,推进农村承包地管理信息化。——编者注
  金融时报头条关注:定向降准推动银行业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业务
  金融时报报道,去年9月份,央行发布了《关于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的通知》,预计今年1月25日起全面实施。据悉,此次降准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此次定向降准不仅对银行业绩将起到正面拉动作用,同时也将为进一步落实监管层对普惠金融政策的要求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此次定向降准对象并未将在普惠金融领域深耕的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其中。有市场人士担心这会对这些机构的业务空间造成挤压。——编者注
  第一财经头条关注: 2017年全国卖地收入再创新高
  第一财经1月26日报道,在楼市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房企拿地需求增加,带动2017年土地出让总收入超过5.2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财政部25日发布的“2017年财政收支情况”显示,2017年1~12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1462亿元,同比增长34.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2059亿元,同比增长40.7%。
  此前,当2017年前11个月土地出让收入数据公布后,有关全年土地出让收入将创历史新高的预测就多了起来。一位土地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一方面地方政府供地增加,另一方面楼市销售情况尚好,房地产企业的拿地需求也比较旺盛。”
  除官方数据外,非官方机构统计也显示2017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40623亿元,同比增加38%。其中,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为33264亿元,同比增加45%。——编者注
  每日经济新闻头条关注:七部委发文重点督查3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
  2018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将拥有更加完备的政策和制度体系。1月25日,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相关主管部门将对六种对外投资情形进行重点督查,包括:中方投资额等值3亿美元以上的对外投资企业和项目;敏感国别(地区)、敏感行业的对外投资;出现重大经营亏损的对外投资;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的对外投资;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对外投资;其他情形的重大对外投资。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文件来看,督查对象基本锁定为央企和国企。国企和央企的海外投资不仅数额巨大,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加强对这类企业的督查,意义十分重大。
  据报道,过去海外投资企业存在非理性投资行为,大多数集中在民营企业身上,此前国家发改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印发《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对民企海外投资行为形成有效监管。(靖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