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精准“药方”推行科学种植
来源: | 作者:农民日报
  原标题:提供精准“药方”推行科学种植 ——探访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
  编者按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路径。为此,农业农村部在全国各地推荐的基础上,遴选出第一批2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它们在科学种植、全程托管、服务小农户等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本期开始,我们开设“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专栏,聚焦典型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以飨读者。
  丰信公司技术人员在玉米地察看玉米长势。
  走进位于山东济南的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现代化的办公场所,统一的企业服装,一切都彰显着科技和规范。谈及“丰信”,负责人董金锋介绍,给农民带来丰收的音信,是大家不变的初心。
  “我的本职就是农民,从小就干农活儿。”42岁的董金锋回忆过去,石油专业毕业后,本可以留在大型企业工作的他却选择自己创业,为农民服务。未来的种植模式是什么样的?农户种地需要啥?哪些可以商业化?11年的摸索,让一站式种植服务平台渐趋完善,让投入更少、产量更多成为可能。
  技术导航——每一个地块都有专属二维码,精准匹配科学种植方案。
  2008年,山东丰信农业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成立。最初的7位成员一开始只是想做销售,开专营店、连锁店,专业对接选购。后来,随着对三农认识的加深,他们敏锐地感受到科技指导生产的重要性和便利性。于是,便有了将前沿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探索,开启了长达11年的马拉松长跑。
  聘用专业技术人才,购买各项系统,试验操作屏,研发APP……5000多万元的投入,不断地试错、探索,一切都是为了能够搭建一个性价比高、接地气的农业技术落地体系,在不增加农户种植成本、不增加劳动量的情况下,让农户能够学到高产种植技术,让种地更简单、高产更轻松。“新事物是没有对象可以参照的,要不停地投入、试错。”董金锋的话语中多出一份坚定。十多年来,公司先后取得14项发明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探索的过程中,丰信发现农户最需要种植技术的指导。于是和农科院、高校战略合作,整合专家技术资源,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由此建立了自己的作物研究院,梳理出不同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各类精细种植管理方案。与此同时,躬身实践,组织作物种植试验,以提高作物种植投入产出比为目标,形成全程技术管理方案。
  将不同地块一一标明,全面了解各地块的基础数据,并结合种植季节和农户种植作物需求,依托农业气象数据、卫星遥感数据以及公司积累的精准服务数据,通过作物种植模型、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全程技术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从而一键“智能开方”,形成各地块专属的“全程技术托管方案”。
  整套全程技术推广方案包括选种、播种、施肥、施药、灌溉、田间巡查、收获指导、销售及储存等全程技术内容。对于普通农户而言,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由丰信全部托管或部分托管。“要站在农民的视角想问题,要明白农户的需求。大家做不了、做不好,或者自己做起来不经济、不划算的农事项目均可以由丰信统一完成。”董金锋说。
  每一块丰信农业服务的地块都拥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及数字档案,这样的科学精准种植实现了种植服务的标准化、数据化和规模化,也有助于将碎片化的农业种植模式从劣势变为优势。
  模式引领——成为农户的“家庭保健医生”,线上开方,线下抓药。
  “我们现在所有生产要素类的东西都不缺,做农业服务,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一种模式,高效地组织各种资源,让农户真正有获得感,让他们竖起大拇指点赞,企业还能有钱赚。”董金锋介绍。
  丰信着力打造三大平台,包括农户的一站式种植服务平台,服务人员的农业服务创业平台和总部的资源整合平台,先后推出了面向种植户、线下服务人员、县级运营商、服务商、供应商等五大群体的移动端APP,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种植服务产业生态闭环。
  这些平台的打造都是为了配合各地的服务队伍,以求达到“线上开方,线下抓药”的目标。
  以县为单位,每个县确定一名负责人,负责推进该县全程技术托管方案的落地。在确定服务的县域内,由县负责人将县域耕地按三千至一万亩进行网格化划分,每个服务区域招募1名合伙人成为金牌店长。店长负责将服务区内的小农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组织起来,利用一站式种植服务平台,实时为区域内所有地块提供各项服务。
  对首次服务的地块,店长对服务区域内的农户、合作社进行系统调研,收集录入地块位置、种植品种、作物产量、病虫害情况及用肥用药信息等相关基础数据。对服务一季及一季以上的地块,店长随时组织更新种植数据,为优化全程技术方案提供更精准的基础数据。
  农户一注册,平台就根据其所在位置自动匹配金牌店长进行一对一的贴身服务。店长根据种植服务平台给农户设定的专属方案,开展田间巡查、农事提醒、问题处理、应急救援等,随时与种植户、平台专家保持联系,及时解决种植户的问题和需求,为农户科学种植及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我们是医生,是农户的家庭保健医生。”董金锋注重“预防”,从一开始就要做好一季的保障,让后续的农业生产顺利无虞。若在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店长及时通过平台反馈给技术专家,专家收到问题后,2小时内就会有反馈,帮助解决问题。
  多方共赢——农户省力省心获高产,增收增效有保障。
  “天上有网,地上有人”,这是丰信服务模式的真实写照。在这一模式下,小麦在减少10%左右投资的情况下,产量可以提升7%-15%,一等麦达到80%以上;花生通过单粒精播,减少50%的用种量,增产20%-30%,出油率提升15%;苹果在减少田间管理次数,减少20%左右投资的情况下,产量提升10%-30%,优质果比例达80%。
  由丰信全程托管的马铃薯、花生及小麦项目,经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组测产验收,比对照田分别增产21.5%、14.5%、7.28%,增产效果明显。总的说来,大田作物平均增产14.3%,经济作物平均增产23.7%,品质提升5.2%。
  由此,丰信的业务遍及全国12省105县,北抵黑龙江、辽宁,南达江西,西入四川。
  线下服务人员共有5000余名,累计服务86万农户、3700万亩耕地。而这些服务对象中,86%都是小农户。“无论是三分地还是三千亩地,都可依托信息化平台及线下服务人员,将好技术、好产品、好服务精准高效送达每个地块。”董金锋自信满满。
  “刚开始,90%以上的农户都是直接拒绝,认为种地不需要别人安排。”提起最初的探索,2013年加入丰信的陈更林记忆犹新。为了让大家直观地看到科学种植的好处,各地店长纷纷行动起来,在每个村辟出三亩地进行对比种植。“一季种下来,对比特别明显。”陵城镇的孙立英谈及当时的对比试验,仍旧兴奋。
  现在,不少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到村里,加入丰信。今年刚加入的赵营原本在镇上打工,她的丈夫在微信里发现丰信招募店长的信息,看了介绍觉得有发展前途,于是鼓励支持妻子辞职加入。“一开始感觉挺难的,但是大家都互相帮助,村民又积极支持,工作还是比较顺利的。”赵营说。
  不仅如此,基于丰信的农业服务,后杨村2017年成立了民康合作社,整村托管。“我们老百姓只有少许经验,只知道春播、秋收,看到大家干什么,自己就跟着干,缺少技术,对种植细节问题不清楚。”村支书杨风光介绍,“现在大家都是跟着丰信,丰信指导大家种植。”
  “刚开始村民对我们都很抗拒、警惕,觉得我们是搞传销的。”陈更林有一丝无奈。一季过后,大家看到了成效,便纷纷主动配合。“我们每年的用药,配方都要重新调整,专家调整一味药仅需几毛钱,几块钱,就能避免老百姓很大的损失。”现如今,大家只要看到丰信红底灰边的统一服装,便知道懂技术的人来了。
  从最初的创业7人小组,到现在的千人服务团队,秉持着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坚守着做有价值的事的追求,靠着农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核心手段,每前进一步就发现能解决一些问题。于是,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一坚持,就是11年。正是这样的坚持与探索,科技得以真正服务于三农,农民能够真正分享科技带来的红利。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