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鳌山村:迈上“跑道养鱼”的特色产业发展路
来源: | 作者:广安日报
  
【现场直击】 “跑道养鱼”好新鲜
  11月1日,记者在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生态智能高效循环流水养鱼(跑道养鱼)产业扶贫项目现场看到,项目基础工程已完工,“跑道”已安装完毕,池塘已完成蓄水。
  “前几天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渔业协会会长、高级工程师沈学能带领团队来到现场进行了查看,再过几天就可以投放鱼苗了。”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红波说。
  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是省定贫困村,如何帮助该村脱贫摘帽?
  长效脱贫,项目是支撑。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中负责对口帮扶广安区的浙江省南浔区主动帮忙牵线搭桥,将南浔区菱湖镇先进的“跑道养鱼”项目引入当地。为帮助该村发展该项目,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还捐赠了175万元“启动资金”。
  南浔区是全国闻名的淡水养殖区,而作为全国三大淡水鱼基地之一的菱湖镇是湖州市首个开展“跑道养鱼”技术的试点乡镇,经过几年的试点,生态的养殖方式与亩产提升的好成效让许多养殖户主动参与学习该项新技术,共同增收致富。
  “‘跑道养鱼’对于我们来说是新鲜词,为了看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养殖方式,我们还特意到菱湖镇‘跑道养鱼’养殖现场参观。参观后我们发现,这种循环水养殖新模式不仅生态环保,效益确实比传统养殖高出很多倍。”鳌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延荣说,鳌山村有一座水库,地势相对平坦,非常适合发展这个项目,带动群众长效脱贫。
  今年6月,鳌山村“跑道养鱼”项目最终敲定,由广安区石笋镇人民政府、南浔区菱湖镇人民政府、南浔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和广安鑫农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筹建,养鱼基地占地40余亩,安装7条标准“跑道”,主要养殖鲈鱼和鮰鱼。
  “传统粗放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大量饲料、渔药(违禁渔药和化学制剂)的使用及鱼类排泄物破坏了水环境,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杨红波介绍说,“跑道养鱼”项目将原来的散养转变为集中圈养在养殖水槽内,仅需5%左右的面积进行养殖,其余池塘面积进行养水,并使水循环流动,定期将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分离出养殖水体,形成小池养鱼、大塘养水的模式。
  “‘跑道养鱼’的鱼塘自身水质净化能力强,基本实现尾水‘零排放’,再加上水在循环流动,让鱼也不停地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鱼的品质。”杨红波告诉记者,“跑道”里养出来的鲈鱼要比传统养殖的鲈鱼每公斤贵12元到14元,亩均收益将是原来的3至4倍,按7条“跑道”计算,每年创造产值可超过200万元。
  引进项目是为了致富百姓。杨红波介绍,为了帮扶该村发展,项目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建立完善了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技术培训、发展集体经济等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将项目收益的15%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则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将有效带动区域内农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感言】 鳌山村产业发展之路可资借鉴
  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项目为王,以实打实的项目带动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鳌山村的作法可资借鉴。
  乡村振兴,使农民致富是根本目的。石笋镇在寻求“脱贫”之道、乡村振兴之道过程中,因地制宜引进好项目的做法值得点赞。
  近年来,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跑道养鱼”的鱼塘自身水质净化能力强,基本实现尾水“零排放”,加上水在循环流动,让鱼不停地运动,可以有效提高鱼的品质而达到“高效养殖”。引进这种生态、高效的好项目,带动的不光是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将带动村民发展思维的转变,这是第一个值得点赞的地方。第二个值得点赞的是该项目的机制。引进项目,最终的目的是让群众致富。该项目建立了很好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建立完善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技术培训、发展集体经济等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将项目收益的15%作为村集体收入,村集体按比例分配给贫困户,不仅有效带动区域内农户和贫困户增收致富,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有利于贫困村的长效发展。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