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首展百项农业科研成果 “双选模式”激发转化潜能
来源: | 作者:中国新闻网
  
11月10日至14日,首届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兰州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周晶 摄
  11日,吃过早饭的蒲建刚将最新研究的冬小麦、马铃薯、辣椒、冬油菜等品种整齐排放在展销台,等待着民众的光顾。
  两鬓斑白的蒲建刚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业已有33年的他早已习惯在研究室内进行工作,如今充当“解说员”,一时难以适应,好在与民众的沟通中,慢慢进入状态,有条不紊地为民众进行科普、答疑解惑。
  11月10日至14日,以“支撑特色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首届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兰州举行,甘肃农科院各所及市州12个农科院参会,集中展示了100项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吸引了超过百名农业企业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寻商机。
  图为农业企业负责人查看土豆外形。 艾庆龙 摄
  “农业研究工作需考虑当地气候、土质等条件,才可开展相关工作。”蒲建刚介绍说,天水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温带季风气候等自然条件赋予该地适合研究冬小麦、马铃薯、辣椒、冬油菜等。
  “费力研究的农业成果如何转化,考验着每一位科研人员。”蒲建刚以“天薯11号”举例说,耗时10年研究成功的“天薯11号”具有抗旱、抗病等特征,但面临“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一定程度打击了科研人员自信心。
  在推介会现场,兰州某种质资源公司负责人冯香巧对于中药材重点关注,不时将重点品种记录在册,以备不时之需。她认为,农业成果转化拥有市场,只是科研人员与农户之间缺乏直接沟通桥梁,导致新成果转化周期长,效果不明显。
  从事推广种质资源已有10年的冯香巧将推介会认定为“自助会”。她说,往常,为了解新品种需奔跑多地,将资料汇总,进行对比再选择购入种类,此次“自助会”汇集了甘肃各地农业科技成果,便于系统了解和直观对比。
  自2012年以来,甘肃农科院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累计增加效益20亿元以上。目前,陇薯系列马铃薯、陇亚系列胡麻、陇椒系列辣椒等新品种,旱作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为甘肃现代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科研单位普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力量不强、措施不多、效率不高等问题,一大批农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甘肃省农科院院长马忠明坦言,相对于农业科技投入以及成果存量,科技成果服务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科技成果商业性转化方面仍是短板。
  “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公益性与商业性两渠道。”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贺春贵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两渠道”分别存在机制考核问题和无市场渠道、缺乏完整商业模式等问题。
  “此次成果推介会聚拢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一次尝试。”贺春贵表示,成果推介会可改变科研人员的惯性思维,使其与农业产业下游人员面对面进行交流,促使达供需平衡。
  期间,甘肃农科院分别与定西市政府、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12家农业企业签约。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