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谷”建设培育乡村特色产业
来源: | 作者:光明日报
  《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以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药谷“六谷”建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六谷”建设成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因地制宜,打造新产业
 
  农谷荆门立足农耕文化,着力打造“三区三中心”,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耕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华中现代种业中心、南方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推广中心;有机谷襄阳重点开发有机香菇、有机茶叶、有机水稻、有机柑橘等50余种有机产品品种,共认证有机产品371个,面积265万亩;硒谷恩施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实现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产值83.9亿元;橘谷全力打造“宜昌蜜橘、秭归脐橙、清江椪柑”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长江中上游精品柑橘产业示范带、国家柑橘产业现代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药谷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2019年上半年,黄冈市中药材产量达到7.8万吨、产值10亿元,中药材加工企业45家,年加工量达6万吨以上。蕲春蕲艾进入2018年中国区域品牌(地表产品)百强榜;虾谷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节庆文化等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2018年潜江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320亿元,小龙虾产业占农业总产值53%,加工出口占全国60%,位居全国第一。
 
  百花齐放,探索新模式
 
  一是区域品牌培育的“农谷”模式。以培育区域性品牌为抓手,打造“产业、绿色、创新、富民之谷”。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谷”模式。以生产优质农产品为核心,重点推进高端粮油产业、有机蔬菜、精品果业、有机茶园、有机特色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等建设。三是特色资源开发的“硒谷”模式。高效利用恩施州、江汉平原富硒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茶、富硒畜牧、富硒水产等特色种植和养殖。四是优势农产品打造的“虾谷”模式。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水资源,发挥潜江小龙虾品牌、加工、营销等优势,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体系,加强小龙虾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小龙虾产业链延伸。五是全产业链集成的“橘谷”模式。以重点加工企业为依托,发挥品种和品牌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实现柑橘综合利用零废弃。六是中医文化资源带动的“药谷”模式。以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神农氏、李时珍等中医文化资源,重点在秦巴山、大别山、武陵山等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改革创新,展现新作为
 
  一是科技引领添动力。“硒谷”恩施州成立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硒院),积极开展富硒重大项目研究,制定恩施州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10项。二是品牌创建添潜力。荆门市打造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潜江出台“黄金30条”,推动“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可持续发展。三是人才培育添引力。“药谷”出台《黄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村(社区)建立产业指导员、电商信息员和金融信贷员制度的意见》。恩施州实施“硒谷”英才计划。“农谷”实施“雁归农谷”工程。“有机谷”实行“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四是金融创新添活力。“有机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采取政银保模式对企业发展予以支持。襄阳市财政对有机谷产业发展进行专项奖励。“橘谷”创新推行“经营主体+基地+金融机构+贫困户”的扶带模式。“药谷”蕲春开创“药谷领头雁”计划,实行扶贫小额信贷。“农谷”钟祥建成湖北首家县域金融服务中心,强力推进全国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锐意进取,谱写新篇章
 
  “六谷”建设方兴未艾,下一步,还应在发展思路和相关机制上不断进取创新。
 
  一是建立“产业主导,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六谷”建设重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但不应仅局限于产业视角,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中,将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村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相对贫困治理紧密结合。特别是要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抓手,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更多“卖体验”“卖风景”“卖文化”“卖生态”转变。
 
  二是建立“政府引导,各方参与”的发展机制。加强财政引导,落实国家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初加工用电享受农用电政策,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六谷”产业发展。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强化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规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入“六谷”建设。建议各地制定发布本行政区内农用地基准地价,为农户土地入股或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建立“龙头引路、典型示范”的推进机制。将“六谷”相关扶持政策与利益联结机制相挂钩,保障农民共享“六谷”产业发展增值收益。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提供贷款担保,资助订单业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农民合作社,形成资产转交合作社成员持有和管护政策。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以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让农户以股东身份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议将“六谷”重点农产品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选择生产面积大、主导品种突出的县市先行试点,最大限度降低生产风险。
 
  四是建立“人才引领、科技支撑”创新机制。推进“六谷”地区引进专业化高层次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农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探索培养农产品开发与销售、农产品服务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创新政策引才、项目引才、赴外引才等引才方式,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才机制。建立完备的品牌价值体系,加强集群品牌建设,在“六谷”中着力培育公共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省级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支持企业专利、地理标志性产品申请,发展品牌经济,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集群。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