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活跃 潜能无限
来源: | 作者:农业网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展区人头攒动。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推进茶旅一体、多产融合,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大幅增收的事迹,得到了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肯定。
  发挥农业经营主体内生动力是“三农”工作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深化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改革。截至目前,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双双突破10万家,分别位居全国第8位、第1位。
  突出示范创建 发挥标杆带头作用
  “党旗引领致富路”,在金寨县四季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展览厅,记者迎面看到这7个大字。2009年7月成立党支部以来,合作社从种茶能人中培养年轻党员12名,培养党员种茶大户9名、技术人才7名,党员主动帮带当地52名贫困人口。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发展社员188名、良种茶园基地3600亩,社员户均增收3.8万元,帮助21户76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我们有信心在5年内让茶叶年均生产总值增长21%、社员户均增收40%、返乡创业率增长17%,让社员们一同迈入越来越幸福的生活。”陈先志说。
  “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是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础的重要举措。我们既要讲究数量,更要讲质量;既要抓建社建场,更要抓规范管理;既要抓国家级示范创建,也要抓省、市、县级示范创建。”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安徽创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县10个,提升了县域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和整体发展水平;创建各级示范合作社10127个,打造出“管理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社务信息化、产品安全化、成员技能化、服务全程化”的“七化”农民合作社;创建示范家庭农场11107个,实现“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
  突出机制创新 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黟县田川村,收割机正在地里连夜奋战,收割、烘干……金灿灿的谷粒瞬间填满了粮仓。“瞅这阵仗,今年的分红不会少。”田川村贫困户程建平告诉记者,“我把3亩多土地入股了黟县农友合作社,加上贫困户扶持政策,共获得4.22股,到年底既能拿保底,还会有分红。”
  黟县农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农民土地入股、产业联合体等4种机制,吸纳26个家庭农场、13家土地合作社、7000余户小农户,在黟县、黄山区建立优质粮油种植基地2.3万亩,实现了托管(半托管)订单式社会化服务和“种、加、销”产业链式经营。2013年以来,合作社累计支付流转耕地租金2137万元、工资812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3500余元;支付171户贫困户租金115.2万元,贫困户平均累计增收6700元。
  这几年,为破解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安徽启动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为合作社统一代账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建立家庭农场基础台账制度,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大力推进农民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农民合作社从单一的生产合作走向多元化综合合作;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不同类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1972家,加入联合体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2.5万个。
  突出金融服务 强化支持发展保障
  9月26日,中国农业银行界首市支行的50万元家庭农场专项贷款到了账,解了彭清红的燃眉之急。
  彭清红的彭阁家庭农场位于界首市大黄镇,今年流转800多亩土地种植菊花。前一阵子,眼看地里的菊花进入最为关键的田管后期,可是购买肥料、雇工工资的钱还没有着落,彭清红愁眉不展。最终,还是界首市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帮了他大忙。据了解,2015年6月界首市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以来,撬动多家合作银行发放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项贷款近7亿元。
  “融资难、融资贵是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健康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我省主要从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强化农业担保、提标扩面农业保险等方面着手,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告诉记者。
  近年来,安徽统筹中央和省财政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资金2.4亿元,在24个县设立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引导金融资本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累计为7000多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放贷款27.3亿元。2015年,安徽成立省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开发“劝耕贷”产品,已累计为1.7万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担保贷款80多亿元。同时,安徽将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的特色种养业,纳入财政补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并推行“政策性+商业性”叠加保险模式,大大提高了风险保障水平。
  突出管理服务 提升发展水平
  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少不了各类要素支持。2012年以来,安徽先后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政策文件,在注册登记、财政补贴、融资担保、设施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省、市、县三级均成立由政府负责同志挂帅的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安徽还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年报信息公示,搭建县、乡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财务管理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新农直报系统”和“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对示范主体运行情况开展年度监测,实行动态管理。近年来,共淘汰示范社175个、示范家庭农场68个,吊销、注销“空壳社”近万个。
  “这几年我们农业系统开展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式的专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950多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成员2万多人次,着力打造以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为骨干的产业带头人队伍,以及农经管理、农技推广复合型辅导员队伍。”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