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贵州三穗易地扶贫搬迁户朱新珠:“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在常人眼里,能胜任流水线上的工作,不拖大家的后腿,收入稳定,已很满足了。但对朱新珠来说,可不是这样,份内份外的事,她都主动用心去学,大胆去试,学成了,勇挑重担,还乐于帮助别人。
        现在,职工们有什么掏心窝的话,都愿找她诉,遇到啥磨不过的坎,都乐意请她帮,她已成了职工们信得过的“贴心人”。
中秋前夕,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轻工创业园贵州凯瑞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见到正在一大机台上娴熟进行电路制板作业的朱新珠。中等身材,一身工装,清秀的脸颊上落下不少岁月的痕迹。
        “这制板工序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注意事项,稍有不慎,将会大大影响保暖效果。”见记者对电热服制作工序充满好奇,她操作一口带有浓浓粤腔的普通话主动介绍,语速不快。
        头脑活泛的朱新珠一家四口,原本住在三穗县良上镇稿米村,2018年底,通过党和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她们搬进县城最大的彩虹移民安置社区。进城没多久,通过社区推荐,夫妇俩很快在社区附近找到了稳定的活儿,两个小孩转学在社区隔壁的城关三小就读,一家开始过上更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朱新珠正在平车上进行缝纫作业
 
成    长
 
        原来,37岁的朱新珠出生在广东省江门市一农村家庭,她在家中排行老二,还有两姐妹。在仨姐妹中,她从小最懂事,更懂得孝顺。从她记事起,由于母亲患有先天性精神分裂症,干不了重活,全家仅靠父亲一个人种点薄田和喂牛、放羊为生,但也仅够糊口,于是她总想着自己能早点为家里尽点力。
        上学之余,她主动帮父亲承担起放牛羊的任务,每次总会带回满背篓的草料。除此之外,所有的家务活儿她几乎全包了。
        在她高考落榜那年初冬,她告诉父亲打算去深圳打工挣线,补贴家用。父亲一下子懵了,原本希望她再复读一年,可犟不过她,临走前只好谆谆叮嘱她,“好好争气,做事情要做到极致,当工人要当个更好。”
        “人家能干,我为啥不能干?”在深圳一手机屏幕加工厂,她特别珍惜这工作机会,每天从早到晚努力工作,敢吃别人不愿吃的苦,受别人不愿受的累,刻苦钻研,很快脱颖而出,成了一名技术能手。那几年,她的工资除了基本生活开销,剩余的全寄回家里。
        她的勤劳、朴实被同一车间来自三穗县良上镇稿米村的年轻小伙吴开庭深深吸引,他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主动向她靠近,处处照顾她,通过再三考验,终于赢得了她的芳心,俩人很快结为伉俪。
        后来,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加上公婆年事已高,需要照顾,一家人只好收起行囊返乡讨生活。
        “他心地善良,懂得关心体贴,要不是这样,我才不喜欢嘞!”聊起俩人相识的经历,朱新珠腼腆地笑言。从那时起,他们夫妻俩就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朱新珠家居住在三穗县城最大的彩虹移民安置社区
 
奋    斗
 
        刚搬进三穗县城,她们夫妻俩曾有过担忧:除了对手机屏幕加工在行,没别的好手艺。在乡下还能种几亩地,进了城,咱们能干点啥?
        就在她们无措之际,社区主动上门推荐,她爱人很快在开发区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做起了杂活。她在离家不远的东都大酒店当起了服务员。她每天起早贪黑,端盘送菜、洗碗抹桌样样都干,见子打子,双手都磨起了老茧。可她干一行爱一行,一干就是大半年,从没出现任何差错,深得顾客好评。
        为了有更好的发展,紧接着的那个春节刚过,通过县里“春风行动”就业招聘会,她重新入职贵州凯瑞服饰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电热服、羽绒服、棉衣夹克等梭织服装加工企业,有员工130余人。主要合作客户有“蒙蒙摩米”“极度干燥”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欧美等地。产品质量标准高,要求严。
        “一步一个脚印从头学起,不懂就问,学到就是赚到!”面对一门全新的技术活,不管多么复杂的工艺、多么严苛的标准,想起自己初出家门父亲再三嘱咐的话语,她丝毫没有退缩,暗下决心,好好干,相信总有一天能胜任。
        从此,她一有机会就泡在车间里,先从电脑平车学起,包括车速的控制,手感把握的平衡度等关键细节,她都认真反复操练,稍有不合,从头再来,直至熟能生巧。后来,又学更复杂、难度更大的花样机、大板机等。对于容易混淆的操作步骤、技术要领,她还一一写在笔记本上,用心去记,理论指导实践。
        “当一个好工人,不仅要懂操作,更要懂工艺。”即便是放假时间,别的员工都回家休息了,她仍选择呆在车间里,学习雕花、刺绣等缝纫工艺。遇到不懂的地方操起手机就在百度里搜索,或电话向老员工们请教,彻底弄通,力求极致。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她不论大板机、花样机、锁边机等缝纫设备都能运用自如,而且对制板、裁剪、绣花、车缝等各道工序,都很精通,成了流水线上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她爱学习、肯钻研的拼搏精神,打动了不少员工,大家热情更高、心劲更足了!”公司负责人庄春燕说起朱新珠,伸出大拇指不住地称赞。“公司已制定计划把她作为车间主任重点培养。”
 

各级工会组织对移民安置社区给予了大力帮扶
 
 
担    当
 
        “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现在,朱新珠的手机里还专门建了一个服装加工技术交流群,邀请附近不少服装企业的新员工进群里,分享她的技术经验。大家有啥不明白,在群里吱一声、发个短视频,她会尽可能第一时间当众解答。
        她还经常作为开发区人才共济,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骨干力量,深入其他急难愁盼企业免费培训指导,与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服务职工是天职。她还设身处地经常主动为职工与企业搭起“连心桥”,并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及时妥善化解职工们在工资协商、劳动争议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咱们都是一家人,始终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搁在我们这里,就是要着力多培养和造就更多像朱新珠这样学习型、敬业型、技术型、服务型的职工会员。”一立柱旁,全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公司工会主席蔡冬梅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目光投向朱心珠,忍不住插话,声音爽朗。
        生活上,朱新珠也非常节俭。一年到头,没穿几件象样的衣服,有的已穿了好几年。上班骑行的那辆旧电动自行车还是两年前一亲戚换车送的,在她手里不知修了多少回。在职工食堂就餐,她专挑最便宜的饭菜,有时忙于工作去晚了,得两个馒头也是一餐。
        采访得知,朱新珠的工资按件计算,每月有近六千元,她爱人的收入也不错,她怎么竟如此“拮据”?“后来才知道,她们夫妻俩每月还要按时给她父母寄去2000多元。”
        “能节约就尽量节约,这几年我老爸的身体也不太好。仨姐妹算我条件好些,但我离她们最远。”说话间,朱新珠的声音哽咽。
        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又给朱新珠一家增加了不少分红收入。在稿米村,满眼都是希望所在。山腰上,自家流转的土地变成了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果树林,山脚下,生机勃勃的特色农业正在悄然兴起。
        “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日子越过越舒坦!”记者临走时,饶有兴致打探乡下老宅有关情况,朱新珠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一脸乐呵。
 

繁忙的车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