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纪念
——《我的收藏故事—民间收藏展》回眸
段丽娜
2024年8月26日,正值周一。昔日车水马龙的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正门关闭,侧门微开。这一天,是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闭馆日,也是《我的收藏故事一民间收藏展》和《东归西迁》等展览的撤展日。九点正始,展厅打开,再一次回望展品,那些突然闪现在你脑海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往事犹如千军万马扑面而来,何等的壮观,又是何等的令人肃然起敬!
最好的纪念是行动
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与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共同举办《我的收藏故事—民间收藏展》经过两年多的精心酝酿和准备, 终于在 2024年7月25日下午2点半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4楼C厅正式展出。开展之前,在贵州省民族博物馆一楼大厅举行开展仪式。开展仪式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丽亚主持。 图1: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丽亚主持开展仪式。
原促进会一届执行会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惠业在开展仪式讲话。她说,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自 2004年4月28日成立以来,致力于贵州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扬、推广,在这 20 年坚守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作为曾经担任本会一届执行会长,今天我们格外怀念已去世的促进会一届会长王思明主席,回想和大家相处共同的每一天,感受到众多热爱贵州民族文化的奋斗足音。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担当和使命。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展览是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个缩影,她向莅临出席开展仪式的各位嘉宾以及长期支持促进会工作的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敬意! 图2: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惠业开展仪式上致辞。
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唐世礼、促进会二届会长、省文化厅原副厅长(正厅级)谢彬如、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贵州历史学、民族学著名专家、研究员史继忠、国家一级演员、贵州省文联原副主席、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汪信山、贵州省旅游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杨胜明、贵州民族博物馆原书记、研究馆员田军、国家一级导演、贵州省舞蹈家协会原主席沈毅、原贵州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巡视员、法学博士、教授罗用能、黔西南州文联原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韦安礼、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人社厅原党组成员,正厅级干部石孝军、贵州民族大学教授、贵州布依学会常务副会长白民政、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钱晓鸣、贵州省文联二级巡视员石佳昱、贵州省黔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朱宏、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林、原贵州省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关放、国家一级演员谭萍、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贵州省戏剧创作中心)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王锦霞、原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晓辉、贵州省博物馆原陈列部主任、研究馆员、张桂林、贵州省博物馆原研究室主任金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杨婧,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戏剧研究室主任兼《艺文论丛》执行主编成荣蕾,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长段丽娜、副会长、朱伟华、田刚毅、邹光权、郑波以及促进会文化收藏专业委员会、三线艺术专业委员会、法律工作专委会主任邹光权、赵云、王中银、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李林及以及兄弟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在筑及全省各地市理事明晓可、郭念屏、杨林、孙建潮、何军华、丁涛等及各文化传承基地代表黄继峰、黄光药、黄忠文和社会各界朋友 100 多人出席开展仪式。开展仪式上,促进会会长段丽娜介绍前期策划及筹展情况、省人大原副主任唐世礼宣布展览开幕! 图3:贵州省人大原副主任宣布展览开幕!
图4: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介绍展览筹备情况
本次展品共由促进会会长段丽娜、副会长郑波、促进会三线艺术专委会主任赵云无偿提供。展品从千余件作品中选定 90件(套)参展。当日央广网报道发布4小时,浏览量达59.9万人次。中国新闻网、国际在线、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日报、中国商报网、贵州广播电视台百姓关注、贵州日报天眼、贵州民族报头条、贵阳日报、百度百家号等媒体当日报道,当日央广网报道发布 4浏览量达59.9万人次、各家媒体热度均为五星,其中,中国新闻网就展览还做出中国新闻夏游贵州、贵州民族报视频、贵州日报天眼视频多维度对展览做了直观报道,为今年暑期的贵州再掀高潮,据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观众每日进馆打卡数据显示,展览一个月平均每日观众在 8000 人次以上,月观众量近 30万人次。中央及省级各家媒体以人文的胸怀和视野去做新闻,对展览所传递的中国故事的内涵与形式给予深度阐释与表达。
观众认真听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讲解员孟乾讲述收藏故事。
面对影响之大的《我的收藏故事一民间收藏展》,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丽亚说,本次展览是国家一级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首次引进的个人收藏展,也是本馆首次与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的初次合作,将激发社会公众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的参与性创造力,提升博物馆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为推动贵州文化和旅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好的努力是担当
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取得很大发展,文化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组织作为凝聚民间文化力量的重要载体,其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增大,现已成为文化事业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该组织自2004年4月28日成立以来,秉承弘扬贵州优秀民族文化,坚守文化阵地,涌现出一批热爱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收藏者传播者,他们行山间乡村走万户人家,阅多彩贵州,看人间瑰丽。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展览,展示宣传社会组织在文化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激发社会公众对民族文化保护的热爱和关注。段丽娜,1987年曾获贵州省委宣传部优秀宣传干部称号。原贵州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辑。2009年调入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任主持工作副院长并创办传播学专业、系传播学学术带头人,新闻学教授。10 余篇文章在《中国音乐》、《上海记者》、《贵州社会科学》、《四川新闻界》、《山东青年记者》、《河南新闻爱好者》等刊物发表。专著《当代传播下的贵州文化》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主持完成国家民政部、世界银行中国发展银行《侗族大歌女童教育和侗族文化传承》、《贵阳市苗族农民工子女教育和苗族文化传承》、《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信息网》项目以及贵州省艺术规划课题《当代贵州画家风格与艺术研究》贵州省民宗委《少数民族地区异地扶贫搬迁民族文化现状及问题研究》,曾任贵州非遗系列评申第一、二届评审专家,贵州省社科评审及贵州新闻奖评审专家。2011年职称转评为高等教育新闻学教授。促进会一届秘书长、二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现系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三届会长。多次策划实施贵州侗族大歌、尧家大歌参加第四届、第五届、第九届世界合唱比赛获民谣组决赛金奖第二名、第三名。先后组织贵州安顺普定猴场苗族农民工合唱团和苗族农民工子女合唱团参加第四届、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获银奖,组织安顺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和罗甸多彩风雅艺术团参加新疆一带一路和厦门等国内重大文艺比赛获金奖。长期以来,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文化公益活动,为促进贵州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收藏各类藏品近千余件。其中,民族服饰及各类绣品500余件(套)。
每一件(套)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此次展出有两面整块原木成雕的安顺地戏脸子,引起观众极大关注。1987年,安顺蔡官村17位地戏表演队农民兄弟应邀赴法国参加巴黎金秋艺术节。出国表演的地戏剧目是《薛丁山征西》,当时,出国前期组织材料包车送到贵阳等大量工作均由在安顺县委宣传部任通讯干事的段丽娜完成。当返黔时去接 17位兄弟时,谁曾料这出戏全台的地戏面具在他们演出结束后就卖给了当地的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后来在西班牙建了安顺地戏博物馆。此后段丽娜及时到蔡官村民间雕刻艺术大师封培伦家,付了600元定金请他雕几个面具做纪念,正当段丽娜信心百倍的等待珍品出现时,封培伦老师离世,只做了一个半面具,接下来的一大半由他儿子继续完成。这件事深深刺痛了段丽娜的神经。她对 17 位农民兄弟说,早知道你们要卖,也应该带回以同等价钱卖给我啊!她深深感受到对民族民间文化许多的艺人还没有及时的关注、抢救、保护,他们就已经消失了。所以每当看到这些东西,就会想起如果封老先生还在世,并知道他的作品在博物馆展出该有多高兴啊!【苗族-平绣-大花苗装】这件衣服为仙马村农民合唱团所穿的苗服。安顺普定仙马村农民合唱团是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在 2004年8月中旬发现的一支队伍,当时促进会几经努力向普定县申请活动经费无果,段丽娜个人捐赠2万元邀请老师指导、不断排练,并于 2006年7月参加厦门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与上海音乐学院女子合唱团多国合唱团同台竞技,一鸣惊人。获得决赛银奖。为了纪念这次活动,她买下这件大花苗的服饰,满藏是彼此之间一种深深牵挂。展柜里有一对绣片,仔细观察并不相同。下面一幅绣片没有绣完。这幅绣片是上世纪 90年代中期郎德上寨一位 80 多岁老人所绣。每次看到绣片,她的脑海里就会浮现老人在木屋里坐着认真刺绣的模样,那是一位老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望的形象第一次去她家,就见老人家在那个黑暗的房屋,坐着一个小板凳专注地绣衣袖的绣片。等到第二次去的时候,她孙女说奶奶已经去世了。看见簸箕里面堆放的丝线和她的绣片。段丽娜说你们接着绣完,做个纪念吧!但是老人的儿媳妇和女儿都不会绣。于是决定付200元把它买下来,她们还说这是残次品,又没绣完,你拿去干什么?这这对绣片或许就是对人亡艺绝的充分的说明。此次展出的《丹寨雅灰百鸟衣》、《榕江八开百鸟衣》《榕江平永百鸟衣》《雷山达地百鸟衣》、《六枝梭嘎苗衣》、《黄平苗族苗衣》、《郎德上寨苗衣》等都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收藏的刺绣精品。郑波,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二届理事、三届副会长,现任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管专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二级美术师、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长期专注收藏苗侗服饰和研究传统民族纹样,目前收藏有苗侗传统服饰近600件(套),在凯里、贵阳两地设有郑波艺术工作室。上世纪九十年代郑波就从简单的喜欢和好奇而爱上苗绣,或许是源于自己学美术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郑波本就是黔东南地区出来的苗族,那些神奇的刺绣技艺和图案让郑波心生敬畏和膜拜,2016 年郑波到台江挂职,丰富多彩的苗绣图案中所隐藏的历史悠久、厚重而博大神秘的密码信息,对他的绘画、设计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台江工作期间,郑波用大量的时间深入苗寨做田野调查,拍摄收集苗族刺绣图案资料。他和苗族同胞们打成一片,欣赏绣娘们的精湛技艺,看他们剪纸、刺绣、唱苗歌,和他们吃饭、过节、踩鼓,苗族同胞纯朴而简单,热情而善良,知足而幸福,他们给了郑波很多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感动滋养心灵、乐享其中。在台江,郑波希望留下点东西,并且是有着台江印记的东西,绘画作品无疑是他最佳的选择和最好的表达方式!展览中,有几幅他的创作作品,可以看到他的绘画弥漫着台江苗味,在融汇贯通中,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具有强烈的民族风味。此次展览共展出郑波收藏的整套傩堂戏面具。堂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种之一,堂戏表演使用的傩面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表现傩堂戏人物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的主要道具。面具特征显著,人物刻画生动传神,雕刻工艺精湛。被专家誉为“戏剧活化石”、“艺术瑰宝”。此套展出傩面具人物有 50 余个,其中常用全堂 24 个,半堂 12个。按人物性格特征,可分为“威武凶猛,端庄秀丽,慈善祥和,丑陋诙谐”四类。“威武凶猛”类主要是东山圣公、雷石匠、开山莽将、尖角将军、开路将军、关羽、杨泗将军、灵官、判官、牛头马面,取其威武凶猛之态驱邪除精;“端庄秀丽”类主要是南山圣母、唐氏仙娘、红脸仙锋、幺儿媳妇、梅香、蔡娇、卖酒娘子、小山娘子、甘先生、安童,造型秀丽、亲切、纯朴;“慈善祥和”类主要是唐氏太婆、土地、笑和尚、庞氏、胡子公公、郭老么、幺旦旦、刘高明、铁公老师,其面容和善,并具风趣特色;“丑陋诙谐”主要是秦仝、软仝、硬仝、秦娘、秋姑婆、李龙、柳三、放炮童子、小鬼、山鬼、周仓、蔡阳、喽罗、大王、报虎、地盘、扫地和尚、恶婆婆,其面部丑陋却充满诙谐。这些种类角色均按其传统造型雕刻成态,并以颜色线条夸张描绘以更符合人物性格神态。除此之外,独具特色的两件台江施洞破线绣老苗衣绣工精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堪称瑰宝。 赵云,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三线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在乌当新添花卉市场建有老物件馆、黑胶老唱片收藏馆两个收藏馆,并配合平坝区当地政府创建了航空展览馆,主要从事民俗怀旧收藏以及三线建设文化类收藏,30 多年来,各种藏品已有上千件。
展示赵云收藏品专柜里有一组“红唱片”,它被安静地放在黑色的展框里,配上片套,这组红唱片”格外引人入目。大多数人知道黑胶唱片,红唱片比较少见。20世纪 50 年代,上海曾短暂生产过一种“红唱片”。“红唱片”用氧化铁代替了当时被外国禁运的唱片原料炭黑,所以唱片表面呈现氧化铁的红色,唱片里面录入的又是红色歌曲,有其特殊纪念意义。由于红唱片比普通的黑胶唱片更易碎,所以存世极少。这也是我们建国后发挥聪明才智,打破外国封锁的见证。本次展出的展品有 60-70 年代的一批红色怀旧老唱片,其中包括当年的“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海港》《钢琴伴唱红灯记》还有新中国解放初期,中国唱片公司出品的稀有藏品,即红唱片的《义勇军进行曲》聂耳的《黄河大合唱》。同时展出 1926年出品、产地美国的外置大喇叭留声机、中国产的箱式留声机、中华牌 206电唱机等。在赵云的第二个展区,分别展出了贵阳早期的市井文化展品,各种录音机、照相机,收音机等,其中有1905 年生产的德国制造的双反相机,品牌:禄来福来 Rolleifex、相机还有一款是 1931 年美国产的,风箱式照相机。品牌:美国柯达。这个展区还有一组珍贵的贵阳老照片,丰富的民间藏品凝聚倾注着收藏者对历史文化的珍爱,这些老物件和老照片也从一个角度来反映出贵阳的城市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的变化,是一个时代的记录和怀想!
最好的传承是弘扬
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主办的《我的收藏故事一民间收藏展》自 2024年7月25日至8月25日,为期一月的展期,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展览平均每天观众达 8000 人次。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贵州省人社厅原党组成员,正厅级干部石孝军 2024年7月 25 日开展当日即写下七律·参观《我的收藏故事》:民间珍品义功高,个性收藏话语豪。鲜活坦陈家国事,端诚谱写岁年骚。木雕玉缕皆精巧,彩画明妆尽俊髦。乡俗千秋风韵在,洗淘瑰宝世流膏。贵州历史学、民族学著名专家、研究员史继忠认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自2004年4月28日成立至今,团结贵州热爱民族文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从 2005 年支持原贵州省文化厅组织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在贵州上北京的专题展览到 2006年至2008年筹措经费克服种种困难带领贵州黎平侗族大歌参加第四届、第五届世界合唱比赛获得民谣组金奖,让贵州侗族大歌一次又一次唱响海内外为 2009 年贵州侗族大歌申报成功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此次展览,是促进会 20 年来艰难的历程和缩影。他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系列展览,为当下推动贵州文化和旅游的发展积极努力。省内航天 200 多名退休职工看了展览,触景生情的说,展览的老物件和珍贵的照片下,让我们想起当年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贵州建设大三线的青春岁月展览不仅是回顾历史,而且具有形象地教育好下一代的作用。历史不曾忘记,我们将更好展望祖国的未来!直到2024年8月26日撤展当日,仍有观众带着孩子从广西崇左来,恳求撤展之前来看上一眼。据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马丽亚介绍这是本馆成立以来第一个贵州民间收藏展,贵州省民族博物馆自展览项目选定之始,派出强有力的执行队伍,结合 2024年展览排期,经过多次磋商后选定90余件(套)展品参展展示了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自2004年4月28日成立以来深耕贵州民族民间沃土的部分精品,表达了人们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坚守与挚爱。撤展前,本次展品无偿提供者: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副会长郑波、本会三线文化艺术专委会主任赵云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本次展览项目负责团队合影留念。段丽娜代表促进会向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捐赠本会 2007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的苗族姊妹节、布依神鼓、侗族寨老人生、刘雍专题片音像资料和本会理事杨林芦笙独奏专辑及促进会部分珍贵资料等。马丽亚表示: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音像资料将丰富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数据库,她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之路共同携手,向社会推出优秀的系列展览,共促贵州文旅游的健康发展!
撤展当日,一年轻钢琴教师特从广西崇左带双胞胎女儿来观展。
7月25日,出席开展仪式的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
8月26日撤展之际,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向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捐赠2007年与中央电视合你拍摄的贵州民族文化系列专题及资料。
8月26日撤展之日,三位展品无偿提供者: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段丽娜、副会长郑波、促进会三线文化艺术专委会主任赵云与贵州省民族博物馆策展团队合影留念。
新闻背景:
中共贵州省委从历史、现实、未来3个维度作出的长远考虑、深远谋划,在贵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并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并作出的重要部署。旨在告知世人多彩贵州首在文化多彩。是以多彩贵州文化自信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在深入总结成立20年来所走过的路所做的事,更加坚信:通过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民间文化传承基地的人才队伍建设,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促进会每个基地、每位藏家和会员的积极作用,整理民族古籍、策划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和展览,让更多的藏品走进博物馆,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不断增强贵州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创造与追求。
作者简介: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现系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