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西行博尔塔拉】之一|探访“五台杂烩汤
来源:中国农民网 | 作者:张万振

  【西行博尔塔拉】之一|探访“五台杂烩汤

  ”

  张万振

  五台这个地方非同一般。

  五台地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是乌伊公路上一个重要交通要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北道必经地。由此西去赛里木湖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北上就到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博乐市。

  在中国地名中,全国带台字的县级以上政区有37个,全国关于台的历史古迹超过百个,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台文化。像北京地名中,以“台”字命名的有二十多个,著名的就有丰台、钓鱼台、将台、金台等。

  所谓的“台”,是指高出平面的凸形地势或置物,既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建筑的。后者多为便于在上面远望而建筑,并成为某个地方的标志物。在新疆地名中,“台”字很广泛,自古就有轮台、奇台、高台、巴轮台、乌拉斯台、塔尔巴哈台……关于这五台,与山西省的五台不同。这五台,来自于军台,修建于清乾隆年代。

  那时候清政府评定了准高尔叛乱,新疆西北部边防空虚,因此朝廷派遣原本在东北居住游牧的蒙古族、锡伯族和鄂伦春等族,万里迢迢,横跨差不多整个北中国,来到新疆一边放牧,一边戍守边防。东北人成了西北人,黑龙江人成了新疆人。士兵们拖家带口,到伊犁将军府报道。之后,分配到塔尔巴哈台、博尔塔拉和伊犁的边防线上。

  在从伊犁将军府到塔尔巴哈台的路上,一台在清水河附近,二台、三台都在果子沟山上,四台在赛里木湖旁边,五台在今天的博州这个地方。每个军台距离三十公里左右,是士兵一天行军的路程。查哈尔营到了果子沟之后,直接北上博尔塔拉,他们第一天走到四台,第二天走到五台,第三天走到今天的青德里乡。这里就是他们的目的地。然后,分佐领分配任务,大量的士兵向西北,沿着阿拉套山布防。厄鲁特营走得更远。他们越过了青德里乡,再往北到塔尔巴哈台,大量士兵分配的边境线上,一边放牧,一边巡边。

  民族英雄林则徐途径五台,在《荷戈纪程》中描述它“南山环绕如翠屏,其北亦群峰耸秀。”风光之隽美,可见一斑。

  “五台杂烩汤”的名气游走四方,连内地好多游客都知道其味道。十年前,我从乌鲁木齐去赛里木湖就特地驻足这里,老马家一碗杂烩汤的余香到现在都一直挥之不去。

  一

  车子驶离连霍高速,从匝道进入五台。

  作为曾经的军台,新建的城门烽火台在阳光下呈现雄壮的剪影,往前走几步便是整洁簇新的五台美食街,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打着“五台杂烩汤”的招牌。不过,位于美食街第一家的“五台杂烩汤创始人马生贵產头号,三十八年老店”这幅醒目的招牌吸引了我,这应该就是十年前吃过的“老马家”。

  拾级而上进入店內,透过橱窗玻璃,一位中年回族妇女正在里间忙碌。一打问,果真就是“老马家”,女子是老马家的儿媳妇。

  我问:“马老板在店里没有?”

  女子说话爽快:“老板在乌鲁木齐,老板的儿子在。”

  话音刚落,后堂出来一位面庞黝黑的的汉子:“找我爸有事啊?”

  我说:“慕名而来,想找老板聊聊你家的杂烩汤。”

  汉子招呼我们坐下,倒上茶水聊了起来。

  一聊得知,汉子是“老马”马生贵的儿子,大名马林,小名黑娃,现在由他打理饭馆的生意,老爷子回米泉休养去了。

  谈到杂烩汤,黑娃显得十分健谈。他告诉我们,前几天电视台记者还过来做访谈,制作节目,也是他接受采访的。

  因为一碗杂烩汤,老马家在五台成了食客们趋之若鹜的名店,入选“精河县名小吃”名录,小店成为“精河特色餐饮名店”。

  黑娃娓娓道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做得一手菜的原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县农民马生贵,听从亲戚建议外出创业。当时,从乌鲁木齐市至伊宁市还没有高速公路,只能走乌伊公路,一般是第一天到石河子市或奎屯市,第二天到精河县,第三天,再从精河县出发伊宁市了,途径往返的司机和旅客一般选择五台休息吃午饭。就这样,吃饭、修车、补胎、住宿、杂货等小店迅速冒了出来,五台成了个红火热闹的中转站。

  马生贵一路走走看看,最后相中五台,开了一家简陋的回民饭馆。

  开始

  时都是拌面、抓饭等常见的回民美食,直到有一天店里来了个长辈,才开始了杂烩汤的传奇。

  一天,黑娃母亲的叔叔来五台看望侄女一家人。叔叔也是个乡村厨师,半开玩笑地对侄女婿马生贵说:“闲着也是闲着,咱们比试一下手艺,各做一份‘九碗三行子’,咋样?”

  马生贵同意了,俩人就在丁零当啷地店里比试起来。

  两份“九碗三行子”相继端了出来,究竟是谁更胜一筹。黑娃没有说,而是讲起了后面发生的事。

  盛宴过后,厨房里余下一些备菜,马生贵向来勤俭持家,自是不肯浪费,便将余下的黄焖肉、丸子、夹沙等放进汤锅里,还加了些粉条、豆腐、菠菜,来了个一锅烩。

  就在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大车司机进来,见状问道:“老板,这是啥饭?闻着咋这么香啊!给我也来一碗。”

  马生贵告诉来客说:“哈,这就是我做菜余料烩成的一个汤。”

  大车司机说:“没关系,来一碗!”

  大车司机一吃,直呼味道好极了,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走时还说,下次还要过来吃。

  当时,乌伊公路沿途的路边店,卖的基本上都是抓饭、拌面、炒面等,司机和旅客基本上都吃腻了,见到有肉有菜、汤汤水水的杂烩汤,刚好可以换换口味,自然是胃口大开。

  马生贵没想到,自己无意搭配的杂烩汤,竟受到客人好评,索性将自创的杂烩汤作为主打,饭馆也改名为“米泉老马杂烩汤”。

  二

  马生贵爱琢磨,不断对杂烩汤进行改良,碗是比牛肉面碗还大的深海碗,肉是6个肉丸子、6大片牛肉,不够还可以单另加。配菜除了菠菜、豆腐、黑木耳、大蒜末、香菜、青萝卜丝外,还有特制的粗粉条,实惠爽口,大受好评。

  看见老马家的杂烩汤生意越做越红火,周围的饭馆也跟着做了起来。就这样,滚烫的牛肉老汤,配以肥瘦相间的大片牛肉,辅以口感劲道的牛肉丸子,爽滑的粗粉条,鲜嫩的豆腐,碧绿的菠菜,再加上专门腌制的胡萝ト丝、腌韭菜,配上热腾腾的葱花饼,“五台杂烩汤”的名声越传越远。

  黑娃讲到这,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说:“余纯顺还来过我家吃过杂烩汤。”

  原来,“中国徒步穿越第一人”余纯顺在一次北疆徒步旅行中,路经五台,进了“老马杂烩汤”店。听说了余纯顺徒步新疆的故事,马生贵免费招待了余纯顺两碗杂烩汤。

  杂烩汤让余纯顺赞不绝口,连连举起大拇指说:“这汤,好!”临走时,两人还在简陋的饭馆门口合了一张影。后来从报纸上得知余纯顺在穿越罗布泊时不幸遇难,老马还唏嘘了大半天。

  令人惊奇的是,黑娃接手新搬迁的饭馆后的一天,店里来了两个内地来的游客。其中的小伙子在浏览黑娃贴在墙上的宣传图片时,突然指着余纯顺与马生贵的那张合影叫了起来:“这不是我家二大爷吗?”

  黑娃闻声过来问道:“你知道他是谁吗?”

  小伙子说:“他?余纯顺啊!我是他的侄子”。怕黑娃不信,小伙子掏出手机,点开了一张好多人的合影,果真有余纯顺。

  黑娃感慨道,真是缘分啊!

  三

  “那个时候,天还没亮,我和老婆就起床忙碌起来。”黑娃说,“老婆负责收拾店面、备菜,我去采购牛肉。”

  为了保证肉质鲜嫩,黑娃每天早起到二三十公里外的大河沿子镇,买当天屠宰的新鲜牛肉。

  牛后腿肉和大棒骨浸泡清洗后入锅,慢火熬制四五个小时,胶原蛋白和骨髓融入汤里,香浓醇厚。

  丸子美味的秘诀是纯肉馅,加入玉米淀粉、香料搅拌均匀,使用上好的葵花瓜子油炸至金黄。

  “父亲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黑娃说,做餐饮,在选材上丝毫不能马虎。牛肉、汤、丸子是杂烩汤的核心要素。

  黑娃讲了个趣事。两年前,他去了趟南疆,在一县城看到有家打着“五台杂烩汤创始人马生贵传承人”招牌的饭馆,感觉很诧异,就进去要了一碗杂烩汤。

  “一尝,虽说是杂烩汤的味道,不过真的不能与我老马家比。”黑娃问老板,认识马生贵?老板说,不光是认识,我这手艺就是跟他老人家学的。

  黑娃心里嘿嘿,一聊得知,这店老板经历比较坎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于是呵呵一笑告诉老板,自己就是马生贵的儿子。

  看着店老板一脸尴尬,黑娃笑着告诉那老板,你的汤里需要加一点什么什么料。

  正说着,有食客登门。黑娃起身招待妻子走进厨间点火起锅。

  火苗“呼呼”燃起,大锅里倒入熬制好的骨头汤煮沸,陆续放入丸子、豆腐、菠菜,加热浸润汤汁后依次捞起,盛入铺了红薯粉的汤碗里。牛肉片最后入锅,再次加汤、调味,大汤勺不停地上下翻动,热气蒸腾。牛肉捞起码在配菜最上层,紧接着滾烫的肉汤浇入碗中,撒上红椒丁、香菜提味。

  三五分钟,一碗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杂烩汤就上桌了。

  滴入香醋、辣椒油搅匀,卤煮肉片散落在鲜绿的菠菜中,点缀着焦糖色的肉丸、白如凝脂的豆腐、晶莹剔透的粉条………配上现烤的咸香酥软的葱花饼,清脆酸冽的泡菜,一碗杂烩汤吃完,从舌尖到肺腑,通透酣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辽远壮阔的大西北,造就了新疆人豪放粗粝的性格,人们并不执着于过分精致的生活习惯。杂烩汤没有复杂的烹饪流程,仅以水火为媒,将温度传递给食材,让美味释放出来。

  所谓传承,除了心口相传的手艺,还有劳动人民生存的信念,朴素的情感以及流淌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

  黑娃忙完,继续给我述说过去的酸甜苦辣。看得出来,真是百感交集。他说,自己脑海里闪现的全是父亲忙碌的身影和谆谆教诲。

  说到现在这个店面,黑娃告诉我,本世纪初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走国道的车流大幅减少,吃饭的客人随之越来越少。盛极一时的五台杂烩汤,渐渐地有点生意惨淡。

  作为博州美食的一张名片,五台杂烩汤的状况,一直被当地政府所关注。精河县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对五台片区老旧平房整体拆除,改造建起五台美食小镇,准备发展为集观光、民俗体验、驿站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现在,慕名前来品尝五台杂烩汤的游客开始多了起来。

  五台杂烩汤,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民间小吃,以传奇般的方式走出五台,走出北疆,走向全疆各地,成为新疆名小吃。它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蕾记忆,不仅为过往商旅洗尽风尘,也聚合了游子的乡愁。于更多人而言,五台杂烩汤,不仅仅是一碗汤的味道,更是弥足珍贵的岁月记忆。

  南来北往,东来西去。

  再来五台。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