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艺术中的真善美”获奖征文选登——一段寻缘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6-12-21
来源: | 作者:网络整理

6月,我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看了关于巴切瓦舞蹈团艺术总监欧哈德纳哈林的纪录片《嘎嘎先生》。没想到,时隔四个月,从影像到现场,由巴切瓦舞蹈团演绎、汇集纳哈林经典作品《十舞》亮相艺术节,让我在剧场里亲身体验了“嘎嘎”的魅力。

有趣的是,去年,也是艺术节,我观赏了玛莎葛兰姆舞蹈团现代舞团带来了玛莎的经典舞蹈。纳哈林22岁才开始专业舞蹈训练,高龄并不能淹没他的舞蹈天赋,初进巴切瓦舞蹈团他就被该团的艺术指导、“现代舞之母”玛莎葛兰姆相中,后在玛莎的推荐下赴美进修。然而随着纳哈林在艺术上不断成熟,他“背叛”了玛莎葛兰姆的舞蹈理念,逐渐开创出自己的理论和风格,他将这种风格语汇命名为“嘎嘎”(gaga)。似乎冥冥之中,构成了一次寻缘与回顾。

二十世纪的舞蹈,特别是自现代舞以来,前所未有地关注人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不断去寻求新的舞蹈语汇,让肢体能外化内在。与此同时,舞蹈也前所未有地与其他艺术形式发生联接。玛莎葛兰姆舞蹈团将他们的这台经典集锦取名为“二十世纪三大巨匠”正是为了清晰地展示玛莎葛兰姆与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的渊源,以及从二者的画作、音乐获得灵感与原型。

在这两点上,纳哈林与玛莎葛兰姆的追求是一致的。

相比玛莎葛兰姆从生理、美术等学科中提炼自己的理论和语言不同,纳哈林“嘎嘎”的诞生,源自他自己身体疼痛的体验。“嘎嘎”注重感官的探究以及身体运动的有效性,它不强调造型的意义和动作的结果,而是让舞者自己通过体验激发身体自然迸发的反应。

音乐也是纳哈林编舞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从事舞蹈之前,纳哈林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因此他直接参与到了他的舞蹈作品的音乐创作,他的舞蹈中,音乐、场和舞蹈密不可分。《十舞》中,音乐的表现功不可没,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由音乐与舞蹈共同构成的剧场。每一个举手投足都与每一声旋律水乳交融,在视觉和听觉上共同表达,叠加出震撼的表现力。

还有个奇妙的地方是,《十舞》虽说是十个舞蹈的片段汇编,但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这十部舞蹈作品的10个片段,年代从1990年到2011年,除了开场的《细胞分裂》,舞者们也没有怎么换装,作品与作品似乎没有旗帜鲜明的分割,更像是刻意柔和了界限,浑然一体。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十舞》,没有答案,只有体验,需要每个人自己给自己解释,也许也不需要解释。观《十舞》,最让人动容的正是舞者们那扑面而来的感性、鲜活,仿佛随着他们的起伏,自然而然地诱使我们内心体验的流动;虽然无法诉诸于语言,但嘎嘎的力量足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感官的活力,在这一刻我与艺术家深入地分享对眼前生命力的感受。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