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转型”种果树 临潼区茨林村产业扶贫建起“果园子”
来源: | 作者:陕西日报
  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东南山上,有一个“靠天吃饭”的茨林村,因水资源短缺,人工及其它动力灌溉面积受限,全村家庭户经济来源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基本没有大规模主导产业,贫穷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69岁的刘清忍曾是茨林村的老木匠,主要制作棺材,后来由于农村丧葬风俗改变,老手艺难以为继,加上大儿子智力有障碍,全家生活陷入窘境,2016年以前,刘清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不足3015元,被列为贫困户。
 
  西安市对口帮扶工作队首先为刘清忍及患病的儿子介绍了公益性岗位,老人管护村里的公厕,儿子清扫街道,两人每月可收入900元。茨林村一直有种植杂果的传统,刘清忍家里9亩地种着桃、杏、石榴等,为方便卖水果,老人还买了一辆崭新的三轮车。该村贫困户精准帮扶纪实资料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刘清忍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13600元。

  此外,该村帮扶单位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为刘清忍家提供了70只鸡苗及部分花椒苗,现在鸡群每月产50-60斤鸡蛋,收入近600元。刘清忍算了一笔账,算上二儿子在临潼打工的收入,全家6口人,现在一年收入5万元左右。
 
  “这些年经过村上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村民们改变了以前的种粮观念,都改成了经济效益好的杂果林,收入也有了大幅提高。现在村里种的桃、石榴、核桃、杏这些杂果面积能有2000多亩。我们还发展了200多亩的花椒种植,村民收入比种粮高出了将近十倍左右。大家都对未来充满希望。”茨林村党支部书记任新峰说。
 
  目前,茨林村基本上形成了三大农业产业,一是桃、杏、核桃、柿子、石榴、花椒、油牡丹等经济作物栽植;二是豆角、辣椒、西瓜、西红柿等蔬菜种植;三是以奶山羊和禽类养殖为主的圈养畜牧业。

  浐灞生态区驻茨林村第一书记刘艺术介绍,通过“三变改革”,茨林村成立了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一个股份经济联合社,结合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形成了集体经济种植和加工两大板块。种植方面,建成了总规模202.8亩的“百亩花椒园”和“百亩油牡丹园”;另建成了石磨面粉加工坊及农产品烘干室,刚刚投入使用。
 
  “我们向村民发放2400余只五黑鸡苗,扩大了村民养殖规模,根据村民意愿,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一起参加农高会选取优良品种,为全体村民购买花椒、桃、杏等树苗,免费向全体村民发放,优化产业结构,为持续提高收入提供保障。”刘艺术说。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