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陕西频道!
陕西省十七运筹备情况答记者问
来源: | 作者:中国农网

随着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会徽、吉祥物的发布,这一体育盛会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对举办地榆林市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9月9日,榆林市筹备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动员大会结束后举行记者会,邀请榆林市长李春临、副市长杨东明、市体育局局长韦军就省十七运筹备情况回答中省市记者提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曾德超主持。

记者:本届运动会是陕西省运动会第一次在关中以外的城市举行,榆林做为承办城市,将以什么样的理念办好本届省运会?

榆林市长李春临答记者问

李春临:省运会是我省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承办省运会是榆林城市形象品质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城市综合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省十七运会落地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统筹推进场馆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筹备工作,主会场榆林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主体封顶,今年8月17日省十七运会会徽和吉祥物正式发布,两年的基础筹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即将进入全面筹备阶段。正如2018年2月我代表380万榆林人民承诺的那样,榆林市将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倾全城之情,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扎实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努力把省十七运会办成一届创奇迹、兴文化、尚节俭、惠民生、显智慧的体育盛会!

记者:本届省运会专门设立了运动员村。据我们所知,这是我国省运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运动员村。请问,榆林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省运会上设立运动员村的?

李春临:早些年的时候其他省市也建有“省运村”,但都是借用高校宿舍或利用闲置的厂房为基础改造的,标准化程度低、规模小、功能不齐全,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省运村”,因此省十七运会的运动员村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按运动员村标准建设的服务功能与设施设备齐全的省运村。建设省运村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满足于办赛需求。届时免费为参赛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提供安全、集中、舒适、便利的临时居住地,确保各代表团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二是服务于建设最具影响力城市的战略目标,赛后运动员村将作为人才公寓,可为引进的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舒适、稳定的居所,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体现了统筹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的办赛理念。

记者:榆林的体育场馆现状如何?榆林如何确保新建改建的体育场馆在省运会前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

李春临:场馆是办好省运会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榆林经济基础雄厚,有能力、有底气建设高水准体育场馆,我们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设计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体育场馆35个,总投资超70亿元,目前,主会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和承担省运会期间赛事指挥、媒体发布、医疗救助等功能的会展中心主体已完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已竣工;运动员村、水上运动中心等其他重点项目均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为确保建设进度,市筹委会设立了场馆建设与运行保障部,由发改部门牵头,住建、财政、资源规划、公安等部门配合,采取现场办公、集中办公的方式随时解决影响场馆建设进度的各类问题,确保体育场馆按期投用。

记者:如何在比赛后继续使用场馆,避免闲置、规避浪费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本届省运会怎么处理赛后场馆利用问题?

杨东明:衡量一届省运会的成功与否,不仅要看前时期的筹备,赛事的组织,还要看场馆的处理。我们在避免体育场馆赛事后闲置的问题上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简言之就是“三个结合”:一是与日常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比赛项目多由各学校的体育场馆承接,本身就承担着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主会场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毗邻榆林体校新校址,省运会后将承担体校1500余名运动员日常训练任务。二是与完善城市功能相结合。在确定体育场馆选址、面积及其内部设计时,充分考虑场馆定位及赛后市民健身、休闲等各方面需要,使它们不多不少,不远不近,价格合适,恰到好处地满足城市日常生活需要。三是与其它功能相结合。各体育场馆建设之初,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尽最大可能做到体育场馆既能满足体育比赛需要,又能满足市民健身、休闲以及承办各类大型文体表演、演唱会等商业活动的需要。

记者:目前榆林的筹备工作进行到了一个什么状况?

杨东明:正如刚才我所讲,两年的基础筹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省十七运会即将进入全面筹备阶段。具体来讲,我们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成立市筹委会,制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聘任首席专家指导组建19个工作部室,首批安排9个集中驻会办公,其余10个计划明年3月驻会。二是狠抓场馆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已竣工,主会场榆林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主体封顶,运动员村、水上运动中心建设项目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各类场馆改造稳步推进。三是扎实组织竞赛训练。引进包括8名国家级在内的57名高水平教练员,同时注重培育本土教练员,着力打造出一支力量充足、业务精湛的教练员人才队伍。“体校精品+体教融合+体社融合”的人才梯队基本形成,目前参与备战训练的青少年超过4600人。四是提升赛事组织能力。先后举办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排球、篮球预赛,全国女子拳击冠军赛,以及2019年陕西省青少年锦标赛7个竞赛项目的比赛,为我市做好省十七运会赛事组织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举办了游泳、跆拳道、乒乓球等17个项目裁判员的培训,邀请13名国家高水平训练专家教授进行重点项目竞赛规则与运动训练专题讲座,培训相关教练员、工作人员300多人次。五是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开展了会徽、吉祥物征集活动并正式发布,开通运行官方网站。同时,在各主干道、人员密集的广场、学校等区域利用广告牌、LED屏等载体,轮播省十七运会宣传片,以省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类群体赛事活动,使广大群众知晓省运、关注省运、参与省运。

记者:第十四届全运会明年在陕西举行,榆林将承办2项重要赛事。榆林是如何将承办全运会项目和筹备省运会相结合的?

韦军: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加强了全运会和省运会筹备工作的统筹:组织领导方面,实行全国十四运会竞委会和省十七运会相关内设机构并轨运行、合署办公;竞赛训练方面,对标全运会、省运会,在选材、备战上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加强对金牌选手的训练指导,以期取得既定的竞赛成绩;场馆建设方面,十四届全运会拳击和男排比赛场馆同时也是省十七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我们立足满足各项赛事需求,推动实现建筑功能完善和体育设施设备配置等体育工艺标准上的有机统一。

记者:榆林这些年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蓬勃发展。请介绍一下榆林是如何借承办省运会之机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活动、发展体育文化的?

韦军:实践证明,办好一届省运会,对于加快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必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榆林体育事业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先后建设完善了一批体育设施,组织开展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选拔培养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我们将以承办省十七运为契机,更大力度、更高水平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协调发展,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群众体育活动方面,坚持体育惠民,以榆林国际马拉松、沿黄公路自行车等精品赛事和“一县一品”特色赛事为引领,每年举办4个国际级、10个国家级、240场市级以上的群体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产业发展方面,运用市场思维,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产业以及赛事策划、运营、管理等新业态,充分发挥“体育+”“+体育”的乘数效应。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强化理论成果创新,积极开展《榆林体育史》《榆林市国民体质健康指导白皮书》等系列课题项目合作,积极为省运会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