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安徽频道!
安徽宣州区:硕士“鸡倌”富乡邻
来源:人民网 | 作者:汪瑞华、张俊

人民网宣城2月22日电(汪瑞华、张俊)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场雨后,宣州区沈村镇胡村,云雾缭绕。这座少数民族村的宁静,被返乡创业大学生王年芳“喔—喔—喔”的呼唤声打破,凌晨1点,她便来到鸡舍,查看温度、湿度,忙碌间只听“咯”声阵阵。

王年芳,念书早,19岁就大学毕了业,后来又考上了工商管理硕士,如今成了村里的“红人”,这不单因为她的研究生身份,还因为她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在大多数人眼里,难得走出去的大学生,理应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在城市扎根。刚回来时,乡亲们不理解,好不容易考出去,为什么要绕回来?“面对质疑,我用效益说话。”谈到自己回乡创业的决定时,王年芳神色坚定。

1

返乡创业的王年芳。受访者本人供图

面对不解,她并没有打退堂鼓。

建鸡舍办养殖场,对于王年芳来说,并非偶尔。此前就职于一家养殖场,擅于思考的她,发现传统地面养殖存在很多缺陷,不但管理粗放、设备落后,卫生条件也跟不上,自然效益上不来,很多养户吃了苦头,却尝不到甜头。

几次出门考察看到,专业的养鸡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且多为笼养模式,这让王年芳触动很深。

多番考虑后,她果断把笼养模式带了回来,并率先在沈村镇胡村进行改建示范。虽然增加了投入,但效果很好,过去并不挣钱的地面养殖,如今通过笼养模式,一只鸡的利润能达到1.5元。

学习养殖技术、扩大笼养规模、更新养殖理念……由于慢慢实现了标准化、专业化,她牵头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很快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如今她的养殖场已经拥有6个养殖大棚,春节出栏前一度达到20多万只。

2

笼养模式让养殖场效益大大提高。受访者本人供图

行行出状元,养鸡照样能干成一番事业。

新式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让养殖场效益逐步显现,王年芳的信心也越来越足。鸡舍从1栋变成2栋、2栋变成6栋,事业像滚雪球一般向前发展。

走进鸡舍,多层养殖架整齐排列,添料、送水、清粪都是自动完成,光照、通风、温度、湿度等环节可智能化操控,看似是养殖场得到了改造升级,实则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科技力量。

随着养殖场规模扩大,小有成就的王年芳还带动不少村民跟着改造鸡舍,在她的帮助下,大大小小七八十家养殖场都改变了原有的地养模式,“提供技术指导,协调设备更新,帮助资金对接,对养殖户来说是一个改变,但对行业来说却是一次推动。”王年芳坦言。

“一个人富不算富,能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起来,才是最高兴的事!”从过去带动村民脱贫,到如今帮助村民致富,王年芳的创业动力更足了。“尽管其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但能带动周边发展,付出多少都值得。”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王年芳深知,现代农业发展就需要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如今,闲不住的她,正着手创办一家养殖服务公司,“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养殖。”眼瞅着鸡舍里的鸡苗一天天长大,王年芳信心笃定。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