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钟山区大湾镇:农业提质增效铺就致富路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国农民网贵州讯 (本网记者 杜再江 黄庆松) 近年来,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产业基础和地理优势,充分利用林下空闲土地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养殖产业,形成“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全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赢”局面。
       海拔2400米的海嘎村,坐落于韭菜坪山上,这里夏季平均气温仅为17.5℃左右,这样的气温正是种植赤松茸的黄金气温。
      走进大箐村一组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只见菌菇一个个“探”出了脑袋,长势喜人,村民们正有序地采摘、收集、分类,随后将刚采摘出的菌菇装箱发往贵阳、上海、湖南等地。


务工村民在基地有序地采摘赤松茸
 
   “原来这片地里只能种洋芋、苦荞,山上也不长树,只开韭菜花,一年下来没有什么经济收入。如今在这里种上了赤松茸,不仅给村里代来发展产业,每天采摘食用菌有70元,一个月下来2000多。”在食用菌基地务工的村民晏关巧高兴的说。
      据该基地负责人李顺昌介绍,6月初,赤松茸就进入了采摘期,每天的产量约在1500斤左右,进入7月中旬,最高产量或达到10吨,用工人数将增加到100余人。按目前的市场定位,赤松茸分为一级菇和二级菇,其中一级菇批发价格在12元左右,二级菇在10元左右,封箱通过冷藏外销的菇则为每箱60元不等,并且赤松茸还具有种植一次可持续采摘到10月底的生长特性,就目前的种植规模来说,有望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养殖户刘学平正在放养黑山羊
 
    “目前已经种植赤松茸320余亩,种植平菇10万棒,产出70余吨赤松茸,销售65吨,收入104万元。解决本地劳动力40余人,其中贫困户27人,预计五年内,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种植食用菌,500余人从事食用菌配套行业。”基地负责人李顺昌说。
      记者一行来到海嘎村三组黑山羊养殖户刘学平家中看到,刘学平一家正在养殖房外一边给山羊喂包谷,一边吆喝将60多只黑山羊赶出大门放进山里吃草。
    “原来家里只能在地里种洋芋和包谷等农作物,一年下来经济收入就5000左右,如今养殖黑山羊和牛存栏量已达60余只,曾经灰黄破旧的土坯房,也变成了粉刷一新的砖瓦房,现在不用外出打工,一年也能挣上七八万元。”养殖户刘学平说。
      走进钟山区大湾镇幸福村,田间地头种植的皇竹草、青饲玉米郁郁葱葱,扑面而来的青草香沁人心脾。


村民在幸福村大石头生态养殖场内喂养黄牛
 
  在大石头生态养殖场二期养殖大棚内,兽医室、消毒室、青贮池、干粪棚、粪便自动化清理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一头头膘肥体健的小黄牛住进了干净、安全的“新家”。
  “二期养殖大棚在今年3月启动建设,6月正式投入使用,这100多头小黄牛经过了严格的体检筛查、消毒杀菌,封闭隔离一个月后才能进来。”大石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正勋说。
  据了解,2018年,大湾镇大石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经过充分调研和实地考察,大箐村通过异地置业模式,将70万元大连对口帮扶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幸福村将4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合作社,并通过“三变+合作社+扶贫”的模式,在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直接带动了大箐村贫困户65户227人、幸福村49户169人一起创业增收。2019年,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大箐村和幸福村分别获得分红金35000元和20000元。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今年,合作社又在幸福村建设二期养殖大棚。


村民致富后住上漂亮的房子
 
 “养牛场采用‘三变’改革模式,去年已经产生效益,村民们有了收益,大家养殖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预计2020年户均分红约517元,2021年户均分红约603元。截至目前,合作社带动了周边的230户贫困户、400多人脱贫,近三年来用工人次达到2万余人次,共计发放工资1700万元。”谢正勋说。
      下一步,合作社还积极发动周边百姓,以资金、建筑设施等入股到合作社,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向,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存栏母牛1000头,年出栏达到300头以上,种植牧草、青饲玉米1700亩。构建以“种草、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态肉牛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全面胜利。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