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贵州遵义:应急广播“大喇叭” 防灾减灾本领大
来源: | 作者:中国农民网
    中农网贵州9月9日电 (郜林筱 杨燕盈  王都安 杜再江) “暴雨预警!暴雨预警!据气象局监测,降雨云团即将影响我地区,可能出现暴雨天气,请大家提前做好防范。”
  “大喇叭”曾是农村地区传播信息的主要工具,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手机的普及,逐渐被人们所淡忘。而如今,这个退出历史舞台多年的“大喇叭”,又在黔北大地悄然兴起,焕发新生。这正是遵义市积极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成效。
 
及时精准覆盖广 应急防汛显身手
 
  在遵义市气象台,工作人员通过应急广播平台,手指轻轻一点,就可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到全市1458个建制村,还能通过后台选择需要发布的区域,实现点对点精准发布。2019年以来,遵义市、县气象部门加强和文体旅游、贵广网络遵义分公司合作,率先在全省将气象预警信息接入应急广播进行播发。2021年该项工作受到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高度重视,将遵义市纳入全国气象预警信息应急广播播发试点工作。
  “涉及到的乡镇发预警,不涉及到的乡镇就不发。”遵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明林说,这样信息发布就不扰民,更加精准。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把应急大喇叭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传播渠道,纳入到遵义市气象局“我为群众办实事”之一。
  同时,为保障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气象台还组织人员对气象灾害进行分类,建立各种可能性下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模板,并建立信息库,提前转换成录音,紧急情况,实现应急广播一分钟内高效发布。
 

“大喇叭”在新时代有了新使命
 
  精准发布、覆盖广是大喇叭播报的优势。“在不同的乡镇、村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发布针对性的内容。”遵义市气象台副台长张云秋说,遇到紧急情况,还能用手机登录系统,对着手机喊话,应急大喇叭就会把声音传递出去。
  “乡亲们,洪水来了,请大家相互通知一下,抓紧撤离……”7月5日,受上游降雨影响,桐梓县松坎镇松坎河水位持续上涨,上午10点15分迎来洪峰,水位达410.18m。松坎镇党委书记张明登录手机APP桐梓县云广播,进行实时喊话,发布紧急通告。
  “洪水涨起来后,广播就开始播放预警信息,喊我们提前做好撤离准备。”今年72岁的村民肖廷秀说,多亏了这个“大喇叭”,她和老伴才躲过了这次洪灾。
  “办法虽然‘土’,效果却很好。”松坎镇松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仁刚说,“农村居住分散且大都是老年人,很多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这个时候,广播就成了很好的补充。”
  由于处置及时得当,当天松坎镇受洪水威胁的550户村民全部得以安全转移。
  从“看”消息到“听”广播,应急大喇叭打破了农村地区老年人信息闭塞的堡垒,以快速、精准的方式将预警信息传达给老百姓,真正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无死角推送,打通了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
 
气象信息提前报 助农稳产解民急
 
  颗粒坚实、饱满的红缨子高粱是遵义的标志性作物之一,不仅酿造出优质的酱香型白酒,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而多变的天气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遵义市的农业生产正逐步从“靠天吃饭”向“看天管理”转变,这一进程也让应急大喇叭有了用武之地。
  为促进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遵义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并不断分析过去和未来的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来临前,通过应急大喇叭及时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防范应对对策建议。
 

在贵州,“大喇叭”与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紧密相连
 
  汇川区毛石镇有567户种植高粱,今年高粱种植面积有5000亩,应急大喇叭如今已是农户们了解天气情况的主要渠道之一。
  “播种、育苗、移栽、除草、打药、扬花、收割,从开始种植到最后收割,高粱对天气的要求都很高。”遵义汇仓红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派驻毛石镇站点负责人涂昭伟介绍,“广播每天都会播报气象信息,专家会根据天气情况教我们如何应对。”有了农业气象服务的保障,农户心里也有了底。
  为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气象专家还会给农户“通风报信”。遵义市气象局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敖芹说:“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以前苦于信息没法快速有效传递至田间地头,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应急广播,及时将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直接告知老百姓。”
  “为农服务是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遵义市气象局局长陈明林表示,下一步,他们打算与相关部门合作将应急大喇叭打造成为农服务的一个品牌,在发布农业气象预报、收采信息的同时,与农业机构、专家合作指导农事服务。
 
传播气象好声音 吹响乡村文明风
 
  应急大喇叭基于防汛而建设,但并不仅仅用于防汛,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盗、疫情防控、惠民便民政策、科普知识……这些政策都可以通过应急大喇叭播报。
  桐梓县松坎镇松坎社区将26个乡村大喇叭作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每天定时、定点广播,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通过“大喇叭”传到各家各户。
  松坎社区党支部书记周仁刚提到,以前,他只能挨家挨户入户或打电话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政策法规,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现在,很多通知只要在应急大喇叭里播出来,村民们就都知道了,我们工作轻松了很多。”
  播报气象信息时,听不懂普通话怎么办?地方“土”话派用场,讲时事、摆故事、发通知、倡文明,“土”味宣传既接地气又效用十足,在群众能听懂气象信息同时也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气象信息的瞬息万变,通过“大喇叭”传播到基层老百姓
 
  “现在每天都通过大喇叭收听天气预报。”
  “如果有暴雨,通过大喇叭播报后,我们会及时做好防范准备。”
    “以前村民之间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现在‘大喇叭’每天宣传文明、新风,村民们也自觉了,不会为了小事闹别扭。”
   ……
  喇叭虽“小”,作用却很大,应急大喇叭不仅传播气象的好声音,还“吹出”的乡村文明风,村民人人都能感受到。
  截止目前,遵义市县两级通过应急大喇叭发布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累计26条,总时长达到2.5小时;通过应急大喇叭发布为农气象服务信息累计2575条,总时长达到137.14小时。各县区气象局通过大喇叭精准推送暴雨红色预警信息8次,帮助3495人提前转移避险。
  如今,分布在遵义3779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5万多个应急大喇叭已成为全市覆盖面最广、传播最迅捷的信息发布平台之一,变成农村社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扩音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1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